
明 皇宮堂名。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内規制紀略》:“﹝ 隆道閣 ﹞之下曰 仁德堂 。即舊 精一堂 ,亦 隆慶 四年所更。”
“仁德堂”一詞有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明代皇宮中的一處建築,原為“精一堂”,于隆慶四年(1570年)更名為“仁德堂”,位于隆道閣下方。這一名稱源于明代宦官劉若愚的《酌中志·大内規制紀略》記載。
指1956年創建的“仁德堂藥鋪”,現為以中醫外科為特色的綜合門診,尤其以肛腸疾病診療為專長,如痔瘡、肛裂等,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
注:需注意區分兩者,前者為曆史建築名稱,後者為現代醫療機構。更多細節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醫療機構官網。
仁德堂這個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分别是“仁”、“德”和“堂”。整體而言,“仁德堂”指的是一個具有仁德之風的場所或建築。
拆分部首:仁(亻)德(彳)堂(土)
仁:4畫,德:9畫,堂:11畫
仁德堂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一般認為是根據儒家思想中“仁德”的概念而來。
在繁體字中,“仁德堂”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曆史記載,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對于“仁德堂”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資料可供參考。
他是一位非常有仁德的人,經常在社區裡的仁德堂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仁義道德、德行天下、堂堂正正
仁愛之堂、品德之所
邪惡之堂、惡行之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