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e soft tactics] 用軟語糾纏人,以求達到目的
(1).沒配頭盔、铠甲的戰袍。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 法聰 ﹞帶三尺戒刀,提一條鐵棒。一疋戰馬,似敲了牙的活象。偏能軟纏,隻不披着介胄。” 淩景埏 校注:“指戰鬭時穿着纏紮護身武裝而不披戴甲胄(胄,戰帽、頭盔)。”
(2).猶軟磨。 明 楊慎 《升庵詩話·泥人嬌》:“俗謂柔言索物曰泥,乃計切,諺所謂軟纏也。”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記載,“軟纏”一詞包含兩個主要義項:
一、古代軍事裝備 指未配備頭盔和铠甲的簡易戰袍,常見于元明時期的文學作品中。例如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描寫武将法聰:“偏能軟纏,隻不披着介胄”,此處“軟纏”即指輕便戰袍。
二、行為方式 指通過柔言語或态度反複糾纏以達到目的,類似“軟磨硬泡”。明代楊慎《升庵詩話》提到“柔言索物曰泥,諺所謂軟纏也”,現代用法多取此意,如:
現代使用建議
當前語境下多采用第二層含義,第一層生僻義項僅見于古籍解析。寫作時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避免混淆。
軟綿是一個詞義豐富的詞彙,既可以用作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
軟綿這個詞由“絨”和“巾”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絨”部首的筆畫順序為“纟”,“巾”部首的筆畫順序為“巾”。
軟綿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一種解釋是指某種織物或海綿的質地柔軟綿軟;另一種解釋是指某種物質或事物的性質表現得柔軟親近。
繁體字中,軟綿的寫法為「軟綿」。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軟綿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綿」的形狀更加繁複,而「軟」的寫法也稍有差異。
1. 這個毛衣材質非常軟綿,穿起來非常舒適。
2. 她的笑容柔和而軟綿,讓人感到溫暖。
3. 老師的話語像軟綿般溫柔,深深地感動了我們。
軟綿可用來組合成其他詞彙,如軟綿綿(形容柔軟細膩),綿軟如水(形容柔軟潤滑)等。
柔軟,蓬松,軟糯,綿密。
硬邦,堅硬,脆硬,生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