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攫盜的意思、攫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攫盜的解釋

盜取,竊取。《荀子·不苟》:“小人則不然,大心則慢而暴,小心則淫而傾,知則攫盜而漸,愚則毒賊而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攫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ué dào,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不苟》:

“小人則不然,大心則慢而暴,小心則淫而傾,知則攫盜而漸,愚則毒賊而亂。”
——《荀子·不苟》

此處“攫盜”形容小人通過狡詐手段竊取利益,強調其行為的不正當性。


用法與語境

  1. 古語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書面語,描述以暴力或欺騙手段掠奪的行為。
  2.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常見于學術讨論或對古典文本的解析中。

相關擴展


“攫盜”是一個具有負面意義的古語詞彙,強調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其核心含義在《荀子》等典籍中已有明确體現,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荀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攫盜

攫盜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可以拆分成“攫”和“盜”兩個部分。其中,“攫”是由“手”(扌)和“王”(玉)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是5;而“盜”是由“皿”(皿)和“口”(口)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0。

“攫盜”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起初是指行為兇惡的盜竊行為。在古代社會,盜竊是與法律和社會道德背離的行為,因此“攫盜”通常被視為一種犯罪行為。然而,現代社會使用這個詞的含義已經擴展,可以指代其他非法或欺騙性的行為。

繁體字中的“攫盜”為「攫盜」。

古代漢字寫法中,“攫盜”的寫法略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抉奪偷盜」,字形比現代簡化字複雜。

以下是使用“攫盜”這個詞的例句:

下面是一些與“攫盜”相關的詞語:

綜上所述,“攫盜”是一個用于描述非法或欺騙性行為的漢字詞語。它源于古代漢語,可以指代盜竊以及其他非法行為。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攫」(扌、王,5畫)和「盜」(皿、口,10畫)。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攫盜」。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為「抉奪偷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