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矩臬的意思、矩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矩臬的解釋

猶法度,準則。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學殖》:“固今日俗學之鍼砭,而訓蒙之矩臬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矩臬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需結合字形與文獻用例綜合解析。從字義看,“矩”本指畫直角或方形的曲尺,引申為法度、準則,如《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臬”原指箭靶,後指标準、法式,如《尚書·康诰》“汝陳時臬事”。二字組合後,“矩臬”多指規範行為的雙重标準,強調準則的嚴謹性。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釋為“法度、準則”,常出現在古代政論類文獻中。例如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載“以成矩臬之化”,即強調用既定法度教化民衆。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亦提及“凡器之标凖皆曰臬,與矩相俪”,佐證二字在規範意義上的互文關系。

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中“矩臬”使用頻率較低,多被“圭臬”“規矩”等近義詞替代。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第8卷第1023頁,以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856頁的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矩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ǔ niè,其核心含義是法度或準則,用于衡量事物的對錯或行為的規範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原指用“矩”(畫直角的工具)和“臬”(測日影的标杆或箭靶)測量物體,後引申為衡量事物的标準。既可形容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如品德高尚),也可批評不合準則的言行。

  2. 用法與語境

    • 正面意義:如“他的行事堪稱矩臬”,表示行為符合高标準。
    • 反面意義:如“此舉有違矩臬”,指偏離了既定準則。
    • 清代梁章鉅在《退庵隨筆》中曾用“訓蒙之矩臬”比喻教育規範。
  3. 結構與相關詞

    • 字形結構:“矩”為左右結構,“臬”為上下結構。
    • 近義詞包括“圭臬”“法度”,均強調标準或規範。

總結來說,“矩臬”通過工具測量的意象,生動表達了社會、道德或行為層面的衡量标準,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扒皮巴且持支次擺線打抖道魁導先點指刁健鵰剿兒童節芳襟芳羞赗馬豐年玉佛旨甘井貴京鶴身鴻郤陂環天互動翙翙騞擘酒胡巨鹿侯伉急剌登哩登例案蓮花幕離德梨庶論駁呂太後的筵席起補青黃未接清漻勸説榷束诎節取履日飲無何榮顯柔綠鋭角韶曼生産品時義熟糞死亂綏徕調詞佻易晩嫁完節誤失霧杳鑲滾先君子颉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