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酢漿的意思、酢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酢漿的解釋

古代一種含有酸味的飲料。《齊民要術·大小麥》《氾勝之書》:“當種麥,若天旱無雨澤,則薄漬麥種以酢漿并蠶矢。” 石聲漢 注:“‘酢漿’是熟澱粉的稀薄懸濁液,經過適當的發酵變化,産生了一些乳酸,有酸味也有香氣;古代用來作為清涼飲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酢漿(cù jiā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植物學與藥用價值的古語詞,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義解析

  1. 古同“醋”,指酸味物質。《說文解字》釋:“酢,酸也。”後引申為酸味植物的代稱。

  2. 漿

    指汁液或發酵飲品,如《詩經》中“或以其酒,不以其漿”的“漿”即指代液體。

    合義:“酢漿”即指酸味汁液,後特指一類酸味草本植物及其汁液。


二、植物學特征

酢漿指酢漿草科植物(Oxalis corniculata L.),其特征包括:


三、藥用與典籍記載

  1. 傳統藥用

    《本草綱目·草部》載:“酢漿草,味酸寒,解熱利尿,搗敷治跌打損傷。”其汁液可外敷瘡癰,内服緩解咽喉腫痛(來源:《中華本草》)。

  2. 文化淵源

    唐代《酉陽雜俎》稱其“葉如萍,莖赤”,古人取其酸味作調味料,替代醋用,故得“酢”名。


四、現代應用


參考資料:

  1. 李時珍《本草綱目》(1596年刻本,卷二十)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第43卷第1分冊,科學出版社)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酢漿"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酢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酢漿(拼音:cù jiāng )是古代一種含有酸味的飲料,由澱粉類物質(如米、麥等)發酵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熟澱粉加水稀釋成懸濁液,經過自然發酵産生乳酸,形成帶有酸味和香氣的飲品,常用于消暑解渴。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1. 制作原料
    以谷物(如小麥、稻米)為原料,經蒸煮後稀釋發酵,類似現代米酒或酸漿的雛形。

  2. 實際應用
    古代文獻《齊民要術·大小麥》記載,酢漿曾被用于農業領域,例如浸泡麥種以促進發芽,或作為蠶糞的調配劑。


三、讀音與語義辨析


四、總結

酢漿是古代中國重要的發酵飲品,兼具飲食與農業功能。其名稱、制法及用途反映了傳統農耕社會的資源利用智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齊民要術》《說文解字》等古籍(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半斤八兩悲天憫人綳接抄撰鉏櫌待對道德理想鼎镬隊官斐炳風力發電構立駭鷄海上方含牙戴角黑文黑郁郁虹樓闳偉澗溪教約敬順糾纏不清檻穽侃樂可逆反應苦事樂衎煉習離絕禮器碑米糧命郊牛戴牛飄風急雨平居錢谷磬欬清早晨绮談器用曲江池三心兩意上貨贍墨少帛殺矢沈愁申申侍側市鬥視孔樞柄水豆腐書塾嵩陽隨腳陶輪缊縷消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