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齊殺敵。《尉缭子·制談》:“陷行亂陳,則千人盡鬭;覆軍殺将,則萬人齊刃。”
“齊刃”是一個古代軍事用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源自兵書《尉缭子·制談》:“陷行亂陳,則千人盡鬭;覆軍殺将,則萬人齊刃。”
(釋義:當軍隊陷入混亂時,千人會各自為戰;若面臨全軍覆沒、将領被殺的危險,萬人則會齊心協力共同殺敵。)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軍事術語演變,可參考《尉缭子》相關研究文獻。
齊刃,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刀刃鋒利且齊整。
齊刃的部首是刀(刂),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0畫。
齊刃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齊奏》一篇中,原指刀劍鋒利、整齊。後來逐漸引申為比喻人才、技藝等具備極高水平。
繁體字“齊刃”保留了原字的形狀和意義,隻是書寫方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齊刃的字形稍有不同,上部刀的刃向右延伸,下部則為刀的刃刀身部分。
1. 這把刀的齊刃非常鋒利。
2. 他的劍術娴熟,手中長劍化為數道齊刃,迅猛無比。
齊刃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齊心協力、刀刃相見等。
與齊刃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利刃、快刀。
與齊刃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遲鈍、鈍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