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守的意思、遁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守的解釋

亦作“遯守”。猶退守。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通訊》:“下官遯守東隅,師徒左次,坐觀賊敗,生戴君讎,何如泛五湖之舟,歸南岡之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守"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較為罕見,其核心含義指逃避職守、放棄責任而隱匿。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義拆解與組合釋義

  1. “遁”(dùn):

    本義為逃避、隱匿。《說文解字》釋:“遁,遷也。”引申為回避責任,如《廣雅·釋诂三》:“遁,避也。”

  2. “守”(shǒu):

    指職守、職責。《說文解字》:“守,守官也。”即官吏的職務責任。

  3. “遁守”合成詞義:

    二字結合後,指為逃避職責而隱匿,強調主動放棄職務或責任的行為,含貶義。


二、文獻例證與權威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

遁守:逃避職守。

例證:

《晉書·王坦之傳》:“苟遂遁守,以死謝責,豈聖朝之所宜哉!”

(譯文:若因逃避職守而謝罪緻死,豈是朝廷所能容許的?)

此例中,“遁守”直指官員為推卸責任而隱匿,緻政事荒廢。


三、近義詞辨析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言或學術語境,如:

研究古代吏治時,可批判某些官員“遁守自保”的消極态度(參考《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王亞南著)。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2.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
  3. 《晉書》,房玄齡等撰,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遁守”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軍事/戰略含義:退守

指撤退并固守某地,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軍事策略描述。例如明代梅鼎祚《玉合記·通訊》中的“遯守東隅”(即退守東部邊境),強調戰略性的防守行為。

二、社會行為含義:逃避責任

由“遁”(逃避)和“守”(固守)組合而成的動詞短語,表示消極固守既有狀态、推卸應盡義務的行為,帶有明顯貶義。如查字典所述,用于批評個人或組織回避職責的場景。

字詞結構解析

使用注意

閱讀古文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漢語中更多使用其引申的“逃避責任”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翥爆發星爆片必必剝剝鼻涕蟲博聞強志參谪赤彘佽飛頂數洞案妃匹風行一世改選甘潤蠱佞過片菅蒯夾振家族制度旌帷酒糾卷葉蛾開通廥積枯立縺縷靈鹫嶺外攣屈靡亢螟蠧冥微撚軍衄痍賠禮朋幫樸索輕輕瞥瞥秋灌绮帳人從儒賢沙墋身器沈歎熟漆淑湫俗聖苔暈天底脫放威脅違喧悟徹無明無夜無聲虎小陽春斜眼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