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布裙子。古代平民婦女的服裝。 前蜀 杜光庭 《仙傳拾遺·張子房》:“﹝ 張良 ﹞遇四、五小兒路上羣戲,一兒曰:‘着青裙,入天門,揖 金母 ,拜 木公 。’”《新五代史·楚世家·周行逢》:“﹝ 嚴氏 ﹞至則營居以老,歲時衣青裙押佃戶送租入城。”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讀太夫人《緑浄軒自壽》雲:‘自分青裙終老婦,濫叨紫綍拜鄉君。’”
“青裙”一詞的含義可從字面、象征義及曆史背景三個維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青布制成的裙子,是古代平民女性的常見服飾。例如《新五代史》記載楚王周行逢之妻嚴氏“衣青裙押佃戶送租入城”,體現其樸素身份。
引申象征義
因青色象征青春與生機,後衍生為對年輕貌美女子的贊美,如成語“青裙玉面”。這一用法多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服飾顔色暗喻人物特質。
曆史與文學用例
前蜀杜光庭《仙傳拾遺》描述孩童歌謠“着青裙,入天門”,以青裙代指普通女子形象;清代袁枚亦在詩文中沿用此意象,強化其文化意涵。
“青裙”既可指代古代平民女性的實際衣着,也承載了年輕、質樸的審美意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仙傳拾遺》《新五代史》等文獻。
《青裙》是指一種顔色為青色的裙子。
《青裙》的部首是衤(衣字底部),總共有9個筆畫。
《青裙》源于古代漢字,青色代表着青春、活力和純潔,裙子則是女性服飾的一種,因此取名為《青裙》。
《青裙》的繁體字是「青裙」。
在古代,青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目前沒有找到相關資料。
1. 她穿着一條漂亮的青裙,顯得格外清新。
2. 我送給她一件定制的青裙,她很開心。
青裙沒有固定的組詞,但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進行自由搭配。
綠裙、藍裙、碧裙
紅裙、黑裙、白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