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靡麗柔弱。 清 龔自珍 《語錄》:“今世苶字,訓靡弱之貌,華貌以柔弱為悅目,故曰華盛。”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一章:“﹝ 陸機 ﹞《猛虎行》諸作,宜可剛勁猋發,而亦乃靡弱工整,亦足見其才之所限。”
“靡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í ruò,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本義:
指虛弱無力、衰弱不振 的狀态。常用于形容人體質羸弱、精神萎靡,或事物衰敗頹廢的景象。
示例:“病後身體靡弱,難以恢複。”
引申義:
在文學或美學語境中,可指風格靡麗柔弱,即過分追求華麗而缺乏剛健之氣。例如清代龔自珍在《語錄》中提到“華貌以柔弱為悅目”,即形容文風浮華而缺乏力量。
形容人或事物:
與近義詞對比: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分析。
《靡弱》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或事物柔弱無力,缺乏堅強和堅韌的特質。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表現出軟弱無力的狀态,也可以形容某個事物的質量或性能低下、無力。
《靡弱》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是“革”部,右邊的是“糸”部。它總共包含了12個筆畫。
《靡弱》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一文中。在古代文學中,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人們面對逆境或困難時的軟弱無力,或者用來表達自身無法承受痛苦或考驗的心情。
《靡弱》的繁體字是「靡弱」,和簡體字的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靡弱」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的含義和發音是一緻的。
1. 在面對挑戰時,他表現得十分靡弱,缺乏堅定的态度。
2. 這個産品的性能十分靡弱,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1. 無所靡弱:形容人或事物毫無能力和勇氣。
2. 靡費:形容浪費,無謂消耗。
3. 靡然:意味着軟弱、無力或消沉的狀态。
1. 虛弱:形容人或事物體力或精神上的軟弱無力。
2. 薄弱:形容人或事物的實力、素質或能力不強,不足以應對挑戰。
堅強:與靡弱相對,指人或事物力量強大、不屈不撓,能夠承受困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