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法的意思、敕法的詳細解釋
敕法的解釋
整饬法令。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易》稱明罰敕法,《書》有哀矜折獄,爵人於朝,刑人於市,有自來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故授官選賢,則義炳重離之輝……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此詔策之大略也。”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法的解釋 法 ǎ 體現統治階段的意志,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法辦。法典。法官。法規。法律。法令。法定。法場。法理。法紀。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對稱。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
網絡擴展解釋
“敕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敕法”指整饬法令,即修訂、完善或嚴格執行法律規範。其中:
- 敕:動詞,意為“整頓、修正”,如《易經》中“明罰敕法”即強調通過刑罰整頓法律。
- 法:指法令、法律體系。
二、文獻用例
- 《文心雕龍·诏策》
南朝梁劉勰提到“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形容法令嚴明如秋霜般肅殺。
- 《抱樸子·用刑》
晉代葛洪引用《易經》與《尚書》,說明“敕法”與刑罰、審判的關聯。
-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王融提出“改憲敕法,刑德之原”,将修訂法令視為治國根本。
三、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政論中,強調通過法律整頓實現社會治理。例如:
- 制定新律:“改憲敕法”;
- 強化執法:“明罰敕法”。
四、關聯概念
與“敕法”相關的成語包括“明罰敕法”(明确刑罰以整饬法令),出自《易經·噬嗑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文心雕龍》《抱樸子》等典籍(來源:、4、8)。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法(chì fǎ)是一個漢語詞彙,由“敕”和“法”兩個字組成。它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左邊是“攴”部,右邊是“法”部。它的拼音是chì fǎ,聲調分别是4聲和1聲。根據字的筆劃,敕的筆劃是9劃,法的筆劃是8劃。
《敕法》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皇帝頒發的敕令和法令。敕令是皇帝發布的有特殊法律效力的命令,而法令指的是以法律形式規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定。這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敕法這個詞彙,表示皇帝通過敕令和法令來管理國家。
在繁體字中,敕法的寫法是「敕法」。這種寫法與簡體字相比,删去了一部分繁雜的筆畫,使字形更加整潔。
古時候,敕法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字形比現在稍微繁瑣一些,但整體上與現代字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敕法的例句:
1. 皇帝下達了一道敕法,要求全國人民遵守。
2. 這個國家的司法制度是根據敕法來進行管理的。
敕法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敕法權威 - 指法律的權威性來自于皇帝的敕令。
2. 敕法治國 - 指通過頒布法律和敕令來治理國家。
至于敕法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我暫時找不到直接相關的詞彙。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