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訾的意思、窃訾的详细解释
窃訾的解释
亦作“ 窃貲 ”。占有别人的资财。《汉书·扬雄传下》:“ 司马长卿 窃訾於 卓氏 , 东方朔 割﹝炙﹞於 细君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东方曼倩 ,滑稽不雅; 司马长卿 ,窃貲无操。”
词语分解
- 窃的解释 窃 (竊) è 偷盗:偷窃。窃取。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窃位。窃夺。 私自,暗中:窃笑。窃听。 谦辞,指自己:窃谓。窃以为可行。 盗偷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 訾的解释 訾 ī 钱财:訾算。 估量,限度:“訾粟而税”。 希求:“不訾重器”。 古同“咨”,嗟叹声。 古同“恣”,恣纵,狂放。 姓。 笔画数:; 部首:言;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窃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或资源,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 同义词变体:在历史文献中也被写作“窃赀”或“窃貲”,“赀”与“訾”通假,均指财物。
2.结构与发音
- 拼音:qiè zī(“窃”意为偷盗,“訾”通“资”,指财物)。
- 词性:动词性短语,多用于描述行为。
3.历史用例
- 汉代《汉书·扬雄传》提到司马相如(司马长卿)“窃訾於卓氏”,暗指他与卓文君私奔并带走其家财的争议行为。
- 北齐《颜氏家训》批评东方朔和司马相如“滑稽不雅”“窃貲无操”,体现该词常用于道德批判。
4.现代使用
- 使用频率: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多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语境中。
- 延伸意义:可引申为对他人成果、名誉等无形资产的侵占,但需结合具体语境。
“窃訾”是带有道德批判色彩的古语,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具体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建议参考《汉书》《颜氏家训》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窃訾》的意思
《窃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偷窃、盗窃。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不经授权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窃訾》的部首是穴,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窃訾》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见于《诗经·秦风·窃·窃疾》:“窃疾不可愈,病肤不可掩。”意为“盗病无法治愈,病在皮肤上无法掩饰”。后来演变为表示盗窃的含义。
繁体
《窃訾》的繁体字为「竊訾」,字形上稍有差异,但意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窃字的形状稍有差异。旧时的窃字形状是「牵」,也有「牵窃」的写法,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窃訾」。
例句
1. 他因多次窃訾被警方逮捕。
2. 罪犯犯下了多起明目张胆的窃訾案。
组词
窃窃私语、窃听、窃密、窃笑、窃喜
近义词
偷窃、盗取、行窃
反义词
归还、归还、返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