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象的意思、切象的詳細解釋
切象的解釋
謂取象以作比喻。切,割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故金錫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類教誨,蜩螗以寫號呼,澣衣以拟心憂,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義也。”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詞少意多,不祇比類切象,抑又深斥劣行。”
詞語分解
- 切的解釋 切 ē 用刀從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在業務、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長處,糾正缺點,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貼近:切當(刵 )。切膚(切身)。切己。親
- 象的解釋 象 à 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多産在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門牙極長,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藝術品:象牙。象牙寶塔(喻脫離群衆和生活的文學家、藝術家的小天地)。 形狀,樣子:形象。景象。氣象。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切象”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切象”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切”和“象”組合而成。其中:
- 切:本意為“割取”,引申為準确、精細地選取或刻畫。
- 象:指事物的形象、形态或象征。
整體含義為通過精準選取事物的形象或特征進行比喻或描寫,常見于文學、藝術領域。
詞源與演變
- 古代典籍來源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比興》,如“金錫以喻明德”“螟蛉以類教誨”等,均以具體事物比喻抽象概念,被稱為“切象”。
- 語義擴展
明代顧起綸在《國雅品》中進一步強調其“詞少意多”的特點,既用于比喻,也可批判劣行。現代語境中,還可形容觀察力敏銳或藝術描繪精準。
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用于比喻、象征手法,如詩歌中的意象選擇。
- 藝術領域:描述繪畫、攝影等對事物特征的精準捕捉。
- 日常表達:誇贊某人洞察力強,如“他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十分切象”。
例句參考
- 古籍用例:“澣衣以拟心憂,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義也”。
- 現代用法:“這幅畫的線條細膩,對光影的切象堪稱絕妙。”
“切象”強調通過精準的觀察和選擇,将事物特征轉化為比喻或藝術表達。其核心在于“以形傳神”,既有古典文論的深厚底蘊,也適用于現代創作與審美評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切象的意思
切象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切割象牙,特指制作象牙工藝品。它也可以比喻非常精細的雕刻技藝。切象一詞常常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用來形容工匠們對象牙雕刻的熟練程度。
部首和筆畫
切象的偏旁部首是刀(刂),具體的筆畫數目是5畫。
來源和繁體
切象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象牙雕刻工藝,它是由“切”和“象”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形容切割象牙的技藝。
在繁體字中,切象可以寫作「切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切象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的變化是虞部的編排形式多為右方複疊,切象的刀字部首也有賓旁橫折等變體形式。
例句
1. 他的手藝精湛,尤其擅長切象。
2. 這件切象工藝品的雕刻細膩而精美。
組詞
切石、切削、切片、切口、切割。
近義詞
雕琢、刻劃、雕刻。
反義詞
粗糙、簡陋、毛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