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拂。語本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下靡蘭蕙,上拂羽蓋。” 唐 韓愈 《山南鄭相公樊員外酬答為詩依賦十四韻以獻》:“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
規戒。 宋 葉適 《陳叔向墓志銘》:“ 叔向 之劘拂 趙公 如彼也, 趙公 之敬聽 叔向 如此也。”
“劘拂”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摩拂:指物體間的摩擦或輕輕觸碰。該義項源自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中“下靡蘭蕙,上拂羽蓋”的描寫,形容自然界的動态接觸。唐代韓愈在詩作中也曾使用此詞,如“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進一步強化了“摩擦”的意象。
規戒:在宋代文獻中,“劘拂”被賦予規勸、告誡的抽象含義。例如葉適《陳叔向墓志銘》提到“叔向之劘拂趙公如彼也”,此處指人際交往中的勸谏行為。相近詞彙“剀拂”(kǎi fú)亦有類似“勸戒匡正”的用法,但二者字形與發音不同,需注意區分。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主要見于古代文學作品或學術考據。由于上述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若需具體例句分析,可參考司馬相如、韓愈等原典。
劘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力扇打、勁力拍擊。
劘拂的部首是力(力字旁),由14個筆畫組成。
劘拂起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劘拂》中,用以描述用力扇拂的動作。
劘拂的繁體字為劉拂。
在古代的漢字中,劘拂有時會描寫為“劉斧”,但現代标準字形為“劘拂”。
他劘拂着雙手,發出一陣響亮的掌聲。
劘拂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劘拂場、劘拂敲門、劘拂開天、劘拂而至
類似意義的詞語有:拍擊、扇打、猛力擊打
與劘拂相反的詞語有:輕撫、輕拍、撫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