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冷落。 元 吳昌齡 《張天師》楔子:“天色明了也,枉着我扶病等了這一夜。仙子,則被你徯落殺小生也。”
(2).用尖刻的話譏諷嘲笑人。《金6*瓶6*梅詞話》第二十回:“怪臭肉們,幹6*你那營生去,隻顧徯落他怎的。”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公冶長五》:“後人隻為 宣公 篡弑一事,徯落得 文子 不值一錢。”參見“ 奚落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徯落漢語 快速查詢。
“徯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如元曲中描述人際關系的冷嘲熱諷或疏離場景,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諷刺或冷落)。
提示:若需更多古典詞彙的用例分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徯落(xī luò)是一個古代漢字,拆分部首為彳(chì,走之意)和艮(gèn,靜止之意),共有11劃。它的繁體字形為徯落或徯陸。
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常用于古文或古詩中。它的意思是“遷徙”、“逃亡”或“漂泊”,指的是人們離開原居地,遷移到異處或逃離現有生活環境。徯落一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在曆史上戰亂頻繁、社會動蕩不安的時期所經曆的辛苦。
在古代,徯落的寫法有時候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早期的徯的形狀更加簡化,類似于兩段短筆畫的連寫,表示走動的意思。落則是從艮的上面稍微加一點橫線,表示停留的意思。這種寫法雖然與現代的寫法有所不同,但依然能夠準确地表達出徯落的含義。
以下是一個徯落在句子中的例句: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鳥獸,然後知草木之徯落也。”(《荀子·儒效》)
徯落這個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指草木的凋零和遷徙,用來比喻人世間的變遷和動蕩。
徯落這個詞在構詞上有一些相關詞語,例如徯人、徯客、徯遊等,都是指行走途中的人或旅行者。在義近上,徯落可以與遷徙、流離、離散等詞語相通。而在反義上,相對于徯落的概念可以是安定、固守或歸宿等。
總的來說,徯落這個詞雖然古老,但它所代表的含義與現代社會仍然有相通之處。它提醒着人們要珍惜現有的生活環境,也要關注那些在動蕩中徯落的人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