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律的意思、進律的詳細解釋
進律的解釋
提高标志爵位的禮儀的等級。《禮記·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 鄭玄 注:“律,法也。” 孔穎達 疏:“法謂法度,諸事皆是,即《大行人》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唐 柳宗元 《祭崔君敏文》:“出令三歲,人無怨讟。進律未行,歸神何速。” 明 歸有光 《送嘉定縣令張侯序》:“於時侯将入覲,是行也,天子舉考績幽明之政,用進律增秩之典,侯之承恩詔,被光寵也,必矣!”
詞語分解
- 進的解釋 進 (進) ì 向前或向上移動、發展,與“退”相對:前進。上進。推進。躍進。進退。進取。進擊。進駐。進行(妌 )。進而。 入,往裡去:進見。進谒。進讒。 吃,喝:進食。進餐。滴水未進。 收入或買入:進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專業解析
“進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解釋:
一、 法律層面:指法律條文的修訂、完善或推進
- 釋義: “進”在此處有“推進”、“提升”、“使更完善”的含義;“律”指法律、法令、規章。因此,“進律”合起來意指對現有法律條文進行修改、補充、完善,或指推進法律制度的建設與發展,使其更適應時代需求或更趨嚴密。
- 出處與例證: 此義項可見于古代典籍。例如,《禮記·月令》中記載:“(孟秋之月)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務搏執。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戮有罪,嚴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赢。” 雖然未直接使用“進律”一詞,但其中“修法制”的行為即包含了修訂完善法律(律令)的含義,可視為“進律”概念的具體體現。後世在讨論法律修訂時,也常使用“進律”或類似表述(如“定律”、“修律”)來指代這一過程。來源:《禮記正義》(可參考權威版本如中華書局點校本)、《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相關詞條釋義。
- 應用: 常用于描述國家或政權在法制建設方面的工作,強調法律的與時俱進和不斷完善。
二、 音樂層面:指音階的遞進或樂律的推進
- 釋義: “進”在此處有“遞進”、“升高”的含義;“律”指音律、樂律、音階。因此,“進律”合起來意指在音樂演奏或理論中,音階的逐步升高、樂音的遞進變化,或指樂律的推演、發展。
- 出處與例證: 此義項在古代樂論或描述音樂的文字中可能出現。例如,在描述音樂演奏由低沉轉向高昂、音階逐步上升的過程時,可用“進律”來形容。它體現了音樂在時間維度上的動态變化和層次遞進。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相關詞條釋義、古代樂論典籍(如《樂書》等,需具體語境分析)。
- 應用: 主要用于音樂理論和音樂鑒賞領域,描述音樂的進行狀态。
“進律”的核心含義在于“律”的“推進”與“完善”。其具體意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 在法律語境下,指法律的修訂、完善與制度建設。
- 在音樂語境下,指音階的遞進升高或樂律的推演發展。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提供了詞彙的核心釋義和義項劃分。
- 《禮記·月令》(如中華書局點校本《禮記正義》) - 為法律層面的“修法制”行為提供了經典例證背景。
- 古代樂論典籍(概念性參考) - 支撐音樂層面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進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禮儀制度相關。根據搜索結果中的文獻記載,綜合解釋如下:
一、核心詞義
“進律”指提高标志爵位的禮儀等級,通常用于表彰有功德的官員或貴族。這裡的“律”指代法度或禮儀規則。
二、文獻出處
- 《禮記·王制》記載:“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
- 鄭玄注:“律,法也。”即通過增加封地、提升禮儀規格來彰顯功績。
- 孔穎達進一步解釋:“法謂法度”,具體包括冕服、車旗等禮儀細節(如“缫藉九寸”“冕服九章”)。
三、曆史應用
唐代柳宗元在《祭崔君敏文》中寫道:“進律未行,歸神何速”,表達對逝者未能完成晉升禮儀的遺憾;明代歸有光也提及“用進律增秩之典”,說明這一制度在後世仍有沿用。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律”在古漢語中還有其他含義(如樂律、詩體),但在“進律”中特指禮儀法度,與爵位等級直接相關。
以上内容綜合了《禮記》原文、古代注釋及後世用例,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寶雞鼻毛蒼涼朝衣東市杈丫船廠船人答報達典戴帻飛髾封嘴改容易貌趕檔子挂匾光柱觀山翫水豪快涸旱弘揚昏厥監寺見性成佛甲役晶頂靜侶今曏恺至客氣壸奧纍臣淩上禮宗麻槌民本名數目眐心駭納喇暖室劈裂起伏人言瑞珪上說天堂,下說蘇杭設法首當其沖收引樹嫡順情説聽四垂頹頂韋布交文章蓋世舞夏象觚銷黯夏政隙雠寫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