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标志爵位的禮儀的等級。《禮記·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 鄭玄 注:“律,法也。” 孔穎達 疏:“法謂法度,諸事皆是,即《大行人》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唐 柳宗元 《祭崔君敏文》:“出令三歲,人無怨讟。進律未行,歸神何速。” 明 歸有光 《送嘉定縣令張侯序》:“於時侯将入覲,是行也,天子舉考績幽明之政,用進律增秩之典,侯之承恩詔,被光寵也,必矣!”
“進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古代禮儀制度相關。根據搜索結果中的文獻記載,綜合解釋如下:
“進律”指提高标志爵位的禮儀等級,通常用于表彰有功德的官員或貴族。這裡的“律”指代法度或禮儀規則。
唐代柳宗元在《祭崔君敏文》中寫道:“進律未行,歸神何速”,表達對逝者未能完成晉升禮儀的遺憾;明代歸有光也提及“用進律增秩之典”,說明這一制度在後世仍有沿用。
需注意“律”在古漢語中還有其他含義(如樂律、詩體),但在“進律”中特指禮儀法度,與爵位等級直接相關。
以上内容綜合了《禮記》原文、古代注釋及後世用例,完整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進律》是一個漢語詞語,包含兩個字:進和律。
進這個字由辶部和井部組成,筆畫數為11;律這個字由彳部和聿部組成,筆畫數為9。
進律的來源較為複雜,進表示向前進、前進,是動詞;而律有多個意思,包括法律、規律。結合起來,進律可以指的是按照法律或規律向前進。
進律的繁體字為進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進字的古代寫法是辶込,律字的古代寫法是彳聿。這些變化體現了漢字演變的曆史。
他違反了交通規定,需要按照進律進行相應的處罰。
- 進步:向前發展,取得進展。 - 進化:生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 律法:法律或規定的法則。
- 遵循:遵守、按照規律行事。 - 遵守:依照規則、法律等去執行。
- 退後:向後移動、離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