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寶池的意思、七寶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寶池的解釋

佛教語。西方淨土中由七寶構成的蓮花池。往生淨土的人在該池蓮花中化生。《阿彌陀經》:“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智旭 要解:“今明生處,寶池金銀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運筏》:“聞其圓寂數日前,至 鄭 邸盤旋竟日,曰:‘七寶池邊,已促吾行,不復參謁王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寶池

“七寶池”是佛教經典中描繪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中的神聖水池,象征清淨、莊嚴與殊勝福報。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詞義解析

  1. “七寶”

    指七種珍貴寶物,具體内容在不同佛經中略有差異。據《佛說阿彌陀經》載,七寶通常包括:金、銀、琉璃、玻璃(水晶)、砗磲、赤珠、瑪瑙。這些材質在佛教中寓意無垢、光明與永恒,象征修行功德圓滿。

  2. “池”

    指極樂世界中的水池,其水具八功德(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善根),池底鋪滿金沙,池畔環繞寶樹、蓮花,為修行者提供禅定與覺悟之境。

二、宗教與文化内涵

  1. 淨土信仰的核心意象

    七寶池是阿彌陀佛願力所化現的極樂世界場景之一,代表脫離輪回苦海後的至善歸宿。《無量壽經》載,衆生往生淨土後,于七寶池中蓮花化生,身心清淨無染。

  2. 修行功德的象征

    池中蓮花的大小、光色對應修行者的精進程度,體現“因果不虛”的教義。如《觀無量壽佛經》雲:“行者命終時,阿彌陀佛持金蓮台接引,其花即生于七寶池中。”

三、藝術與文學影響

七寶池意象常見于佛教藝術(如敦煌壁畫、唐卡)及詩詞。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畫西方幀記》中描繪:“七寶池上,百億金身。” 反映了其對淨土莊嚴的向往。


參考資料

  1. 《佛說阿彌陀經》(鸠摩羅什譯),大正藏第12冊,No. 366.
  2. 《阿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著),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3. 《無量壽經》(康僧铠譯),大正藏第12冊,No. 360.
  4. 《觀無量壽佛經》(畺良耶舍譯),大正藏第12冊,No. 365.
  5. 白居易《畫西方幀記》,《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六.

網絡擴展解釋

“七寶池”是佛教術語,指西方極樂淨土中由七種珍寶構成的蓮花池,是往生者化生的神聖場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七寶池由佛教中的“七寶”和池水組成,象征極樂世界的莊嚴與富饒。據《阿彌陀經》記載,極樂國土中存在七寶池,池中充滿八功德水,往生淨土者在此池的蓮花中化生。

  2. 構成與規模

    • 七寶:通常指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等七種珍寶,池邊階道和樓閣也由這些寶物裝飾而成。
    • 規模:佛典描述七寶池廣達“一千由旬”(一由旬約四十裡),池水如海般遼闊。
  3. 功能與特性

    • 八功德水:池中水具備八種殊勝功德,包括澄淨、甘美、潤澤、安神、解饑渴等,且能隨衆生需求調節溫度。
    • 化生蓮花:往生者依自身善根在蓮花中化生,蓮花大小與修行境界相關。
  4. 宗教意義
    七寶池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代表極樂世界的殊勝環境,旨在幫助衆生斷除煩惱、增長善根,最終成就佛道。

總結來看,七寶池既是極樂世界的象征性景觀,也蘊含佛教對修行者終極歸宿的美好願景。如需進一步了解七寶種類或八功德水的具體内容,可參考《阿彌陀經》及相關佛典。

别人正在浏覽...

跋距鮑老兒镚兒本貫标志層駁陰不歸采珠草次宸樞醇峻攢盒倒側頓戟蹲甲蠹饷耳習目染鄂舟非奇岡隴高謝夠了廣泛鬼瞰家貴士滾邊過政顧盼生姿宏軌後退冱凍昏寵叫吖吖盡禮錦檀開化酷楚良夜聊城箭僚壻栗栗曆鹿戮身麻稭弭徹磨旋木偶馬黏葉平安拳跽生死之交獸窮則齧司旌退親王市僞滿文牍主義祥麟威鳳下上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