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谯責的意思、谯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谯責的解釋

譴責;責問。《新唐書·張镒傳》:“ 乾元 初, 華原 令 盧樅 以公事譙責邑人 齊令詵 。”《明史·許進傳》:“ 進 不引咎,三降嚴旨譙責。”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如所作《不信者》《堂祥》二詩中,其怨憤譙責之切,與希冀之誠,無不歷然可徵信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谯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ào zé(部分文獻中标注為 qiáo zé,但根據權威詞典,當表示“責備”時讀音應為 qiào)。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嚴厲的責備、譴責或責問,帶有公開或正式的批評意味。

    • 例:魯迅在《摩羅詩力說》中曾用“怨憤谯責”表達強烈的不滿與斥責。
  2. 構詞分析

    • 谯(qiào):本義為“責備”,如《廣雅》釋為“呵也”。
    • 責(zé):表示追究過失或要求履行義務,如“責問”“斥責”。

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新唐書·張镒傳》記載:“華原令盧枞以公事谯責邑人齊令诜。”
    • 《明史·許進傳》提到皇帝“三降嚴旨谯責”,凸顯其嚴厲性。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對錯誤行為的嚴肅批評,如“無端谯責他人”。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谯責的意思

谯責是一個在漢語中的詞語,意為警告、責備或批評。它表達了一種對他人言行不當的批評或警醒。常常用于表示對不負責任或不合適的行為的譴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谯責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責,其中讠表示言語、訓誡,責表示責任、指責。這個詞總共包含了11個筆畫。

來源

谯責最早出現在《漢書·元帝紀》這部古代中國的曆史文獻中。在該文獻中,谯責被用來形容當時的某位官員接受了皇帝的嚴厲批評和責備。

繁體

谯責的繁體字為「譙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谯責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谯」常寫作「瞧」或「僑」,而「責」常寫作「責」或「則」。

例句

1. 他因為工作不負責任,受到了上司的谯責。

2. 老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了嚴厲的谯責。

組詞

責難、責備、責罰、譴責

近義詞

斥責、批評、訓斥、警告

反義詞

表揚、稱贊、鼓勵、支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