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遠方的人表達誠意。 唐 王維 《能禅師碑》:“九重延想,萬裡馳誠。” 宋 陳師道 《後山叢談》卷三:“未果馳誠,先蒙飛翰,感銘忻慰,無以喻名。”
“馳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指向遠方表達誠摯的心意或忠誠。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馳誠(chí chéng)指向遠方傳遞誠摯的心意或忠誠,強調心意跨越空間距離的傳達。
二者結合,形容将内心的真摯情感遠達他人或他處。
例證:
“馳誠遙寄,以表丹心。”
(意為:将誠意遙寄遠方,以表明赤誠之心。)
“馳誠”屬動賓結構複合詞,多見于古代文書、信函及詩詞。
《漢語大詞典》 收錄該詞,釋義為“向遠方表達誠意”。
多用于正式書信、公文或文學創作,體現莊重與文雅。
例:唐代武元衡《酬李十一尚書》:“馳誠雖寄煙霄外,丹悃長懸日月間。”
常與“遙寄”“遠達”等詞搭配,強調心意跨越地理阻隔。
例:宋代文人書劄中常見“馳誠修問,伏惟鈞鑒”。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08頁。
武元衡《酬李十一尚書》,中華書局,1960年。
語文出版社,2004年,第62頁。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上述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可驗證性要求。
“馳誠”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指向遠方的人迅速、真誠地表達心意或誠意,常用于書信或正式場合中表達情感或态度,強調真摯且不拖沓的溝通方式。例如:“萬裡馳誠”形容跨越遙遠距離傳遞誠意。
馳(chí)
誠(chéng)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其核心在于結合“速度”與“真心”,體現高效而真摯的情感傳遞方式。
白拈賊百司暴斂橫征鞴靫變溫動物碧雞乘車入鼠穴成服崇文院椿皮詞訟帶電訂金動植兜牟頓峙蜂螘耕耰光陸秃光明洞徹鼓趺寒澌賀監鲎媚厚誼戋戋交搆解逅截止羁挂進恩絕妙好辭寇雠困睡醪糟兩心鹠鷅六術離罔朦充迷悶謬采虛聲謎子牛券努爾哈赤撒嬌賣俏三岔路口審慮駛馬私習宿土天來大丸封亡國虜瓦枕卧虎藏龍鄉榜箫铙歌寫白邪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