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施利益。 清 譚嗣同 《仁學》四一:“彼專利于一方,此溥利于萬國。”
“溥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由“溥”(意為廣泛、普遍)和“利”(利益、好處)組成,字面指廣泛而豐厚的利益,或普遍施與利益。不同語境下側重點不同:
清代譚嗣同在《仁學》中提出“彼專利于一方,此溥利于萬國”,将“溥利”與“專利”對比,批判利益壟斷,倡導利益普惠的價值觀。
部分詞典(如)側重字面組合義,而文獻引用(如、6)更強調哲學與社會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溥利(pǔ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氵和利。其中,氵是水的部首,利是一個獨立的漢字。溥利的筆畫數為15畫。
溥利這個詞語來源于《漢書·東越傳》:“有山高封,有溪注谷者,世稱溥利。”這裡的溥利指的是物産豐富、富饒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溥利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有一些區别,而溥利作為一個漢字詞語,其古時候的寫法略有不同。雖然形狀相似,但其中的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可能有所差異。
1. 這片土地是溥利之地,人民生活富足。
2. 他繼承了溥利的遺産,使家族更加繁榮。
溥利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溥利滿門(指整個家族都富裕富饒)、溥利之地(指資源豐富的地方)等。
溥利的近義詞有豐富、富饒、富裕等。
溥利的反義詞有貧瘠、貧困、貧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