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的暴風;狂風。 三國 魏 曹植 《籲嗟篇》:“卒遇回風起,吹我入雲間……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宋 周邦彥 《端鶴仙》詞:“驚飆動幕,扶殘醉繞紅藥。” 清 譚嗣同 《公宴》詩:“驚飆下纖雲,瑤瑟聲為哀。”
驚飇:同“ 驚飆 ”。 漢 張衡 《南都賦》:“足逸驚飇,鏃析毫芒。” 宋 司馬光 《奉同何濟川迎吏未至秋暑方劇呈同舍》詩:“何時驚飇來,掃蕩天地清。” 清 李調元 《送舍人徐蒸遠回南》詩:“驚飇凄以肅,凍雪欲封瓦。”
驚飈:同“ 驚飆 ”。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洪波振壑,川無恬鱗;驚飈拂野,林無靜柯。” 元 揭傒斯 《湖南憲使盧學士移病歸颍》詩:“驚飈卷飛轍,寥落從此始。” 清 紀昀 《風土》詩之十九:“驚飈相戒避 三泉 ,人馬輕如一葉旋。”
“驚飙”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驚飙》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突然而猛烈的風勢。它也可以用來形容突然而激烈的事件、情緒、氣息等。
《驚飙》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風」。其中,「心」是四畫部首,而「風」是風字底的一部分,并且單獨構成了三畫部首。《驚飙》一共有十六畫。
《驚飙》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驚」字表示受到驚吓、震驚;「飙」字表示突然而猛烈的風勢。通過将兩個漢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了代表突然而猛烈風勢的詞語。《驚飙》沒有繁體字形式,因為它是一個簡體字。
在古代,「驚飙」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飙」字的上半部分被寫成「飚」,下半部分依舊保持不變。具體來說,風的部分是用「豐」字代替,上半部分是「大」,形成了「飚」。而「驚」字則和現代一樣。
1. 刮起了一陣驚飙,吹得樹木搖擺不已。
2. 老闆的突然決定給辦公室帶來了一陣驚飙。
3. 他的狂熱演講給觀衆帶來了一陣驚飙般的感動。
組詞:驚天動地、風飛沙、暴風驟雨
近義詞:狂飙、狂風、疾風
反義詞:微風、輕風、和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