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祿的意思、逋祿的詳細解釋
逋祿的解釋
欠發的俸祿。《明史·郭惟賢傳》:“﹝ 惟賢 ﹞尋請以 太和山 香稅充王府逋祿,免加派小民。”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祿的解釋 祿 ù 古代官吏的俸給:祿米。祿位(借指官職)。祿蠹(指追求官祿的人)。祿食。俸祿。無功受祿。 福:“兒已薄祿相,幸複得此婦”。 姓。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逋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逋(bū):本義為逃亡或拖欠,如“逋逃”“逋欠”。
- 祿(lù):指古代官吏的俸祿,如“高官厚祿”“無功受祿”。
- 合義:指欠發的俸祿,即應當發放但未按時支付的官員薪俸。
2.引證與用法
- 出自《明史·郭惟賢傳》:“尋請以太和山香稅充王府逋祿,免加派小民。”,意為用太和山的香稅填補拖欠的王府俸祿,避免加重百姓賦稅。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代財政相關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3.擴展說明
- 該詞反映了古代財政制度中俸祿發放的延遲問題,側面體現當時社會經濟狀況。
- 類似詞彙:逋負(拖欠賦稅)、逋租(欠租)等,均含“拖欠”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明史》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走失的財物”。我們可以将逋祿拆分為“辶”和“祿”這兩個部首。部首“辶”表示“走”,而部首“祿”表示“財産”。逋祿這個詞語由來已久,源自古代文化中的一種現象。在繁體字中,逋祿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逋祿的寫法也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的逋祿終于被找到了。”
逋祿的組詞是有限的,它通常不與其他詞語組成詞組。關于逋祿的近義詞是“失落財物”,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