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焚香的意思、焚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焚香的解釋

(1) [burn joss sticks]∶燒香

焚香拜佛

(2) [light joss sticks]∶點燃香支

焚香禱告

詳細解釋

(1).點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屬車釃酒,複道焚香。” 宋 王谠 《唐語林·政事上》:“﹝ 狄惟謙 ﹞遂令設席焚香,端笏立於其上。”如:焚香靜坐;焚香操琴。

(2).燒香。 唐 杜甫 《冬到金華山觀》詩:“焚香玉女跪,霧裡仙人來。”《說嶽全傳》第二二回:“安人即便帶了媳婦一同出來,在神聖家廟之前,焚香點燭。”如:焚香拜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焚香”是漢語中對燒香行為的書面表達,其核心含義是點燃香料以産生香氣,常見于宗教祭祀、生活儀式或文人雅事。以下從多個維度綜合解釋這一文化現象:


一、定義與形式

焚香最初指焚燒帶有香氣的植物(如蕙草、檀木)或合香制品(香丸、香餅),通過炭火間接加熱釋放香氣。與現代直接燃燒線香不同,古代焚香更注重香料的調配和炭火控制,以保持香氣持久純淨。


二、曆史起源與發展

  1. 遠古至先秦
    起源于驅蟲除穢的實際需求,逐漸演變為祭祀儀式。紅山文化遺址中已發現燎祭痕迹,周代确立“禋祀”制度,焚燒香草告祭天地。

  2. 漢唐時期
    絲綢之路引入樹脂類香料(如沉香、龍腦),焚香用途擴展至宮廷熏衣、避疫。佛教傳入後,焚香成為禮佛必備儀式,并發展出專用香爐。

  3. 宋元明清
    文人階層推動香文化繁榮,焚香與品茗、賞畫并列為雅事,形成系統的香道藝術。


三、功能與象征

  1. 宗教祭祀
    作為溝通神明的媒介,煙霧象征祈願上達天聽,常見于佛教、道教儀式。

  2. 生活實用
    驅蚊蟲、淨化空氣、衣物防蛀,漢代宮廷已用香料熏衣。

  3. 精神修養
    文人通過焚香營造甯靜氛圍,輔助靜思、撫琴、作畫,追求“物我兩忘”的境界。


四、焚香禮儀


五、文化影響

焚香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既體現對自然的敬畏,又融合了藝術審美與精神追求。其技藝與儀式感至今在宗教、茶道、香道中傳承,成為東方生活美學的重要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香

詞義解釋

焚香是指燃燒香煙或香料,以祭祀神佛、淨化空氣、祈求心靈安甯等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焚香的部首是火,由6個筆畫組成。

來源

焚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實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焚香被視為一種向神明表達敬意和虔誠的方式。

繁體寫法

焚香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焚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焚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區别。

例句

1. 每天早晨,我都會在家裡的神龛前焚香祈福。

2. 參加廟會的人們紛紛焚香祈求好運。

組詞

香火、燒香、香爐、香氣

近義詞

燒香、供奉、燃燒香煙

反義詞

不燒香、不供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