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
(2) [address]∶住址
(3) [live in the country]∶鄉居,辭官返鄉居住
(1).古指官吏告老或引退回鄉居住。《書·酒诰》:“越百姓裡居,罔敢湎于酒。” 孔 傳:“於百官族姓及卿大夫緻仕居田裡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趙解元》:“其父 趙翁 曾官通判,裡居。”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幽怪二·麻姑締姻》:“ 陳翁 遊幕 河南 ……晚歲倦遊裡居。”
(2).聚居于裡中。 隋 王通 《中說·關朗》:“人不裡居,地不井受,終苟道也。”
(3).寓所,住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諧谑·賈實齋憲使》:“邑中先輩 賈憲使 實齋 名 儒 ,裡居與 趙甬江 文華 少保前後門相通。”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别駕》:“詳誌裡居,并書姓氏。”
(4).指籍貫。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一章:“這時的詩人,尚有 郭遐周 、 郭遐叔 兄弟及 阮侃 ,皆與 嵇康 相贈答。二 郭 未知其裡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裡居漢語 快速查詢。
“裡居”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1. 官吏告老或引退回鄉居住
古時指官員辭去官職後返回家鄉定居。例如《尚書·酒诰》記載“越百姓裡居”,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談》中也有“其父趙翁曾官通判,裡居”的用法。
2. 聚居于裡中
指人們按戶籍制度聚居在特定區域。隋代王通《中說·關朗》提到“人不裡居,地不井受”,強調戶籍與土地管理的關系。
3. 住址或寓所
在方言中可表示具體居住地址,如明代沈德符《野獲編》中“裡居與趙甬江文華少保前後門相通”,清代文獻也用于标注人物住所。
4. 籍貫
部分文獻中擴展為指代籍貫,如“詳誌裡居,并書姓氏”(清·和邦額《夜譚隨錄》)。
例句參考
注意:不同語境下含義可能側重不同,建議結合具體文獻或對話背景分析。如需更完整釋義,可查閱《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裡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在村裡居住。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裡”和“居”。
根據漢字的結構,我們可以将《裡居》拆分為兩個部首:
1. 《裡》中的部首是“裡”,它屬于“土”字部首的一種,代表着與土地有關的事物。
2. 《居》中的部首是“屍”,它屬于“人”字部首的一種,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
根據筆畫來計算,《裡居》共由11個筆畫組成,其中《裡》有7個筆畫,《居》有4個筆畫。
《裡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中,字形和簡體略有不同,但仍然保留了原本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中,使用“裡”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而“居”的古代寫法是“豕”與“宀”的組合,表示在屋中安居。
1. 我的家就在村子的裡居,環境優美,生活甯靜。
2. 他離開城市,選擇裡居在山村,過上了悠閑的生活。
與《裡居》相關的組詞有:
1. 裡巷:指處于村落内的小巷道。
2. 居民:指居住在某一地區的人們。
3. 居住:指在某一地方定居生活。
4. 居所:指居住的地方或住所。
5. 居民點:指集中居住的地方。
與《裡居》近義的詞語有:
1. 鄉居:指在鄉村居住。
2. 農居:指在農村居住。
3. 山居:指在山區居住。
4. 村居:指在村莊居住。
與《裡居》反義的詞語有:
1. 城居:指在城市居住。
2. 都市居:指在都市居住。
3. 郊居:指在城郊居住。
4. 縣居:指在縣城居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