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彈糾的意思、彈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彈糾的解釋

[accuse;impeach]彈劾官吏的過惡

州司不敢彈糾,傅相不能匡輔。——《後漢書·史弼傳》

詳細解釋

亦作“ 彈糺 ”。 1.猶彈劾。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安守太定汝南胡伊》:“時公 袁隗 意亦非之,然不彈糾。自是之後,彌以滋甚。”《世說新語·自新》“ 處 遂改勵” 劉孝标 注引 晉 孫盛 《晉陽秋》:“ 處 仕 晉 為禦史中丞,多所彈糺。”《舊唐書·韋見素傳》:“彈糾長吏,所至肅然。” 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三河縣遼碑》:“擯斥制外,彈糾司扃,以斷蠆毒之尾。”

(2).謂糾正。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九篇:“ 宋 元 以來,此説流傳不絶,且廣被民間,緻勞學者彈糾,而實則僅出于 李公佐 假設之作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彈糾(tán jiū)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彈劾與糾正,特指對官吏過失的檢舉和整頓。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彈劾檢舉

    指揭露官吏的失職或違法行為,多見于古代監察制度。如《後漢書·百官志》載刺史職責:“掌奉诏條察州,以六條問事,其二條便涉及‘彈糾貪濁’。”

    來源:中華書局《後漢書》點校本。

  2. 糾正整頓

    強調對錯誤行為的矯正,如《南齊書·劉祥傳》提及:“彈糾不避權貴,肅正朝綱。”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南齊書》校注本。


二、字源與結構

二字複合後,強化了“揭露并修正”的雙重動作,多用于吏治語境。


三、典籍用例

  1. 《三國志·魏書·鮑勳傳》

    “百僚嚴憚,罔不彈糾。”

    注:描述鮑勳執法嚴明,百官皆懼其檢舉。

    來源:中華書局《三國志》校勘本。

  2. 《宋書·蔡廓傳》

    “在職彈糾無所回避,豪右肅然。”

    注:體現監察官不畏強權,整頓吏治。

    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宋書》輯校本。


四、近義與關聯詞


五、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文言遺存,今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論述,日常語境已被“檢舉”“問責”等替代。研究古代法制史、監察制度時需重點掌握。

注:以上文獻來源可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www.nlc.cn)或專業古籍數據庫(如國學大師網)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彈糾”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指代彈劾或檢舉官吏的過失或惡行。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彈糾”指對官吏的過錯或違法行為進行檢舉、彈劾,強調對官員的監督與問責。例如《後漢書·史弼傳》中提到“州司不敢彈糾,傅相不能匡輔”,即指地方官員未能履行彈劾職責。其核心含義是揭露并糾正權力者的不當行為。

2.詞源與結構

3.曆史用例與擴展

4.現代意義

主要用于古文或曆史研究,指代古代監察制度中的彈劾行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喻對權力濫用的監督。

“彈糾”是以檢舉、彈劾官吏為核心含義的文言詞彙,強調對官員過惡的揭露與問責,曆史文獻用例豐富,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學術讨論。

别人正在浏覽...

吖啶暗索谙習抱蛋賓道斌蔚不分畛域餐痂澄墜初晰呆頭呆腦登戒讀祝法赙俸請隔年曆合祛後室懷保化流環擁回空降餞翦字嘉聲結徹浄掃巾箱舅父巨工捃摘潰奔兩頭蒙靈糧淩上溜搭髦峤謬冗逆蕃偏次裒對切摩青龍刀秋遊勸善規過忍耐如次曬簟時熟誓死不渝庶卉説問私廐庭唐童馬望斷望燎宛延無産階級見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