帑項的意思、帑項的詳細解釋
帑項的解釋
國庫裡的錢財;款項。《鏡花緣》第三五回:“主上如此辦理,既不虛糜帑項,又安衆民之心。” 清 林則徐 《尖沙嘴官湧添建炮台折》:“第國家經費有常,仍不敢請動帑項。”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則以海防之費用之海防,不待籌撥於各省,而帑項無虧缺之虞。”
詞語分解
- 帑的解釋 帑 ǎ 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或錢財:帑藏(刵 )(指國庫)。府帑(府庫裡的錢財)。重(恘 )帑(大量的錢財)。 帑 ú 古同“孥”,兒女。 鳥尾:鳥帑。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項的解釋 項 (項) à 頸的後部,泛指脖子:頸項。項鍊。項縮(縮脖子,形容羞怯、畏縮的樣子)。強項。 量詞,分類的條目,:項目。事項。 錢款,經費:款項。進項。存項。 數學用語,代數式中不用加、減號連接的單式
網絡擴展解釋
“帑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tǎng xiàng(注音:ㄊㄤˇ ㄒㄧㄤˋ)
- 核心含義:指國庫中的錢財或款項,即國家財政資金或公款。例如:
- 《鏡花緣》提到“不虛糜帑項”,意為不浪費國庫錢財;
- 清代林則徐的奏折中稱“不敢請動帑項”,表明謹慎使用國家經費。
用法與語境
- 古代文獻常見:多用于描述國家財政支出或公共事務的資金來源,如城防修繕、海防建設等。
- 現代使用較少: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補充說明
- 近義詞:國庫、公款、財政款項。
- 相關概念:“帑”單獨使用時,可指代錢財或府庫(如“帑藏”),而“項”在此指具體的款項條目。
注意
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帑項”可比喻“個人積累的智慧或知識”,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核心釋義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帑項的意思
帑項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國家或機構專款專用的資金。它主要用于特定目的,例如文化事業建設、科研項目、社會福利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帑項的部首是巾(帚),由左右兩個橫筆劃組成。
來源和繁體
帑項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國家積累的存款。在繁體字中,帑項的寫法為「帑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帑項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帑可以寫作「幞」,表示一種覆蓋頭部的帽子;項可以寫作「珦」,表示一種寶石的名字。
例句
1. 這筆資金是用于支持文化遺産保護的帑項。
2. 政府設立了專門的帑項,用于改善農村教育條件。
組詞
帑款、專項帑款、帑戶、帑固、帑所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專款、專款專用、專款專用資金
反義詞:一般資金、公共資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