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帑項的意思、帑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帑項的解釋

國庫裡的錢財;款項。《鏡花緣》第三五回:“主上如此辦理,既不虛糜帑項,又安衆民之心。” 清 林則徐 《尖沙嘴官湧添建炮台折》:“第國家經費有常,仍不敢請動帑項。” 清 薛福成 《籌洋刍議》:“則以海防之費用之海防,不待籌撥於各省,而帑項無虧缺之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帑項”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較為書面化且帶有曆史色彩的用語,其核心含義指國庫中的錢財或款項。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說明:


一、字義分解

  1. 帑 (tǎng)

    • 本義指國家收藏錢財的府庫,後引申為國庫中的錢財、公款。
    • 《說文解字》:“帑,金币所藏也。”
    • 《漢書·匈奴傳》:“以為虛費府帑。”(意為“耗費國庫錢財”)
  2. 項 (xiàng)

    • 此處指款項、經費,即具體的錢財項目或條目。
    • 《清會典·戶部》:“凡歲入、歲出之款,分列十項。”

合義:“帑項”即國庫中的資金項目或公款款項,強調其官方屬性和財政用途。


二、文獻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帑”為“國庫或國庫所藏的金帛”,并引清代文獻佐證:

    “帑項充盈,國用自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772頁)

  2. 《辭源》

    明确“帑項”為官府的庫銀,常見于明清財政文書:

    “凡工程需款,必先核計帑項。”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3. 清代官方文書

    如《清實錄》中多次出現“節省帑項”“清查帑項”等表述,均指國家財政收支。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現今極少用于口語,但仍在曆史研究、古籍文獻、財政史著作中出現,用以描述古代或近代國家財政管理。例如:

“晚清時期,帑項常被挪用以充軍饷。”(來源:戴逸《中國近代史稿》)


四、引用參考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清實錄》(中華書局影印版)
  4. 戴逸《中國近代史稿》(人民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帑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用法與語境

  1. 古代文獻常見:多用于描述國家財政支出或公共事務的資金來源,如城防修繕、海防建設等。
  2. 現代使用較少: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補充說明

注意

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帑項”可比喻“個人積累的智慧或知識”,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核心釋義為主。

别人正在浏覽...

标徹屏除步光車軲辘叱罵初眠出言不遜翠以羽殃身動競斷表發喟方兄紡織工業飯器匪石匪席費項焚琴鬻鶴幹酢酒感應電動勢攻下鼓檝隳敝麾動踐境賤屯肩項較量競發精耀進軍衿肘磼礏絶冥誇蛾離錯緑茵茵篃竹夢魂扪診秘妙抛丸品等潑賤情深骨肉秦晉之好取程癯惙三阙神道設教省印順幸肅然天下歸心鐵翅廷試通否塗刍土坎豚犢威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