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達的意思、口達的詳細解釋
口達的解釋
口頭傳告。《後漢書·窦融傳》:“ 融 小心,久不自安,數辭讓爵位,因侍中 金遷 口達至誠。”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網絡擴展解釋
“口達”一詞的含義可從古籍用例和現代解釋兩方面綜合理解:
-
基本含義
原指口頭傳告,屬動詞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後漢書·窦融傳》記載窦融通過侍中金遷“口達至誠”,即通過口頭方式傳達誠意。
-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辭書将其定義為形容詞性成語,形容言語準确、表達清晰不含糊,強調語言表達的精準性。
-
構成解析
- 口:指口頭表達或言語;
- 達:意為準确傳達、通達。組合後既保留“口頭傳達”的本義,又衍生出“表達明确”的抽象含義。
-
使用場景
古籍中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事件記錄,如傳遞重要信息;現代則更多用于評價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屬于較書面化的表達。
需注意,兩種含義的差異可能源于古今用法演變,引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對于學術研究,建議參考《後漢書》等原始文獻;日常使用可參考現代成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口達》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讀音為"kǒu dá"。它的意思是大聲地呼叫或宣告 。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達》這個詞的部首是"口"(kǒu),表示"口"字部首;筆畫數為六,其中"口"字部分由三個筆畫,而"達"字部分由三個筆畫。
來源
《口達》這個詞的源于《漢書·律曆志》。在古代,人們使用木鼓作為一種傳達信息的工具。當有重大的消息和公告需要傳達時,人們會敲擊木鼓,并高聲宣告。因此,《口達》一詞就象征着此種以大聲宣告的方式。
繁體
《口達》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為「口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口達》這個詞可能會以下列方式呈現:末尾的筆畫可能以彎曲的線條結束,用以表示聲音的回響或延長。
例句
- 他高聲喊道:“請注意!晚上沒有公交車!回家記得打車!”這種大聲呼喊被稱為《口達》。
- 電視台的新聞播報員用莊重的聲音宣告了重要的國家決策,《口達》了這一重要消息。
組詞
- 唇語(chún yǔ):用唇部運動表達意思的語言。
- 展達(zhǎn dá):傳達思想或情感。
- 告達(gào dá):告訴、傳達消息或意見。
近義詞
- 宣告(xuān gào):公開宣布、呈現。
- 喧達(xuān dá):大聲傳達、呼喊。
反義詞
- 隱瞞(yǐn mán):隱藏事實、不說出真相。
- 保密(bǎo mì):不公開,保護消息不外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