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履的意思、四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履的解釋

(1).謂四境的界限。語本《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 周 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 河 ,南至于 穆陵 ,北至于 無棣 。” 杜預 注:“履,所踐履之界。”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後令》:“元功茂勳,若斯之盛,地狹乎四履,勢卑乎九伯,帝有恧焉。” 唐 杜牧 《原十六衛》:“四履所治,指為别館。”

(2).四方。 唐 盧照鄰 《釋疾文·粵若》:“有 太公 兮卷舒龍豹,奄經營乎四履;有先生兮乘騎日月,期汗漫乎九垓。” 唐 儲光羲 《觀範陽遞俘》詩:“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履”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四方疆域的邊界範圍,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諸侯封地或國家領土的表述。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四履”原指“四境所至”,即國家四周邊界所抵達之處,引申為領土的極限範圍,其詞源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分封制度。

從詞素構成分析,“四”表方位,“履”本義為鞋履,此處引申為“踐踏、抵達”之意。如《左傳·僖公四年》載“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杜預注:“履,所踐履之界”,可見“履”在先秦已具疆界義項。東漢班固《兩都賦》中“四履而建諸侯”的用法,則明确将“四履”與分封疆域相關聯。

在曆史文獻中,“四履”常與“封疆”“版圖”等詞并列使用,如唐代李峤《大周降禅碑》中“四履開圖,三分鼎立”的表述,凸顯其作為政權統治範圍象征的政治語義。《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引《周禮》疏證時,将“四履”釋作“諸侯四境之履”,進一步印證其作為古代政治地理術語的特性。

現代漢語中,“四履”已屬罕用詞彙,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創作領域。學者考證認為,該詞反映了中國古代“以步量地”的領土計量方式,《周禮·夏官》記載的“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可為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四履”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指諸侯領土的四周邊界
    源自《左傳·僖公四年》中周王賜予諸侯的疆域範圍:“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此處“履”意為“踐履之界”,即領土的界限。唐代詩詞中亦沿用此意,如儲光羲《觀範陽遞俘》中“四履封元戎”即指領土範圍。

  2. 現代引申為全面履行責任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指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盡職盡責”,強調多層面的實踐與落實。但此用法較少見于經典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二、曆史演變與用法


三、權威性辨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世暴陵剝戮不修小節蒼苔長生久視朝行吃苦不甘慈佑道德行為德川家康得失訂立峨弁公分宮徵官印孤軍作戰國費扢秃含和含宏嘿爾浣雪假果漿米酒枷杖靜莊爵韠俊名铠騎看頭可憐許誇講離詞留題亂頭粗服率同梅溪仆夫牽戀啟扃秋觐塞尺色荒神櫥沈鸷市歡失誤逝運實窒堂布調暢聞聲悟明無目無尤無怨香醅小諱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