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頭粗服的意思、亂頭粗服的詳細解釋
亂頭粗服的解釋
形容不修儀容服飾。 明 王彥泓 《個人》詩之一:“雙臉斷紅初卻坐,亂頭粗服總傾城。” 冰心 《我的學生》:“自己是亂頭粗服,孩子們也啼哭喧鬧。”
詞語分解
- 亂頭的解釋 .指頭發蓬亂。 漢 焦贛 《易林·剝之鼎》:“泥面亂頭,忍恥少羞。”《晉書·陶侃傳》:“君子當正其衣冠,攝其威儀,何有亂頭養望,自謂弘達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裴令公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亂頭粗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uàn tóu cū fú,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不刻意修飾外表,呈現出自然、質樸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頭發蓬亂,衣着隨便。
- 引申含義:指不注重外表修飾,強調自然隨性的狀态,有時也用于比喻文藝作品不加雕琢、渾然天成的美感。
出處與典故
- 《世說新語·容止》(南朝宋·劉義慶)
記載:“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此處描述裴楷即使衣着粗簡、頭發散亂,仍難掩其風采。
- 明代詩歌
王彥泓《個人》詩雲:“雙臉斷紅初卻坐,亂頭粗服總傾城”,以“亂頭粗服”形容女子不加修飾卻依然動人的氣質。
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賓語、補語或定語。
- 例句
-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據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勝。”
- 形容藝術風格:“傅抱石的畫作以亂頭粗服之筆觸,展現磅礴氣象。”
近義詞與擴展
- 同義表達:粗服亂頭、不修邊幅、質樸無華。
- 反義表達:衣冠楚楚、珠光寶氣、矯揉造作。
權威性與争議
- 部分資料(如、6)将出處歸于明代詩歌,但更高權威來源(如-4)明确引證《世說新語》。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典故的記載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應用場景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世說新語》原文或朱自清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亂頭粗服
亂頭粗服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頭發亂糟糟,穿着衣物粗糙簡陋的樣子。具體解釋如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亂:丿丶
頭:—、十、㇆、一
粗:米、二、一
服:月、廠
來源:
亂頭粗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古代社會對外貌和儀容的要求較高,人們常強調整潔的儀表。因此,亂頭粗服一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用以反襯人物形象的懶散、邋遢和不修邊幅。
繁體:
亂頭粗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亂頭粗服
例句:
看到他亂頭粗服的模樣,大家都覺得他毫無家教。
組詞:
梳頭、整潔、衣着光鮮、時尚
近義詞:
不修邊幅、邋遢、懶散
反義詞:
整齊劃一、衣着光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