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屋粟的意思、屋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屋粟的解釋

古代稅名。《周禮·地官·旅師》:“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鄭玄 注:“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管子·輕重甲》:“若此則澤魚之正伯倍異日,則無屋粟邦布之籍。”《宋史·食貨志上一》:“初, 熙寧 六年,立法勸民栽桑,有不趨令,則倣屋粟、裡布為之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屋粟"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特定詞彙,主要出現在《周禮》等典籍中,指代一種特殊的稅收形式。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含義 指古代國家向擁有閑置房屋或荒廢土地者征收的懲罰性稅賦。其設立初衷是懲罰懶惰、鼓勵農耕,促進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根據《周禮·地官·旅師》記載:“凡新甿之治皆聽之,使無征役,以地之媺惡為之等。凡屋粟,野粟,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鄭玄注:“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 即擁有可耕種田地卻不耕作,需繳納相當于三夫(三戶農夫)應繳的稅糧作為懲罰。

二、字義拆解

三、曆史背景與特殊性 屋粟是西周時期“荒政”措施的一部分,屬于特定條件下的附加稅,而非常規田賦。它針對的是有能力耕作卻故意荒廢土地的行為,體現了古代統治者“重農抑惰”的思想。征收屋粟的目的在于督促民衆勤于耕作,防止土地荒蕪,保障糧食生産和社會穩定。

四、現代引申與理解 在現代漢語中,“屋粟”一詞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經濟制度、賦稅史或引用古籍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保留了“因荒廢土地而受罰的稅糧”這一曆史概念。

參考來源:

  1. 《周禮·地官·旅師》:記載屋粟制度的原始文獻依據。可參考權威點校本如中華書局版《周禮注疏》。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屋粟”有明确釋義:“古代稱因不耕種而由官府課罰的稅粟。” 該詞典為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
  3.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對“屋”和“粟”的單字釋義提供了基礎字義支撐。

網絡擴展解釋

“屋粟”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字面解釋:由“屋”(房屋)和“粟”(谷物)組成,字面指屋内儲存的糧食,象征家庭財富儲備。這一用法常用于比喻經濟獨立或物質充裕的狀态。

二、古代稅名

曆史背景:根據《周禮·地官·旅師》記載,“屋粟”是周代的一種懲罰性稅收,針對“有田不耕”的農戶,強制征收三夫(古代計量單位)的稅粟,以督促農業生産。
後世應用:宋代《宋史·食貨志》提到,熙甯年間曾仿效“屋粟”制度,對不遵種植桑樹法令的百姓進行處罰。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比喻:用于描述財富積累或節儉持家,如“家藏屋粟,不憂饑年”。
  2. 曆史研究:涉及古代稅制、農業政策時,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其演變。

四、補充說明

“粟”作為糧食代稱,在古漢語中常與民生、賦稅關聯,如“粟米之征”。其字形結構為上下組合,部首為“米”,拼音為“sù”。

如需進一步了解稅制細節,可參考《周禮》《管子》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詩北周标兵産育沖浪運動寸楷登龍位厎慎地質年代短發訛敚迩英殿防弊房契放秋壟分務府兵覆亡俯允拱圈孤國酣悅花紅柳綠緩不濟急會串建倡簡達櫼栌椒圖浄門緊健咎患究竟隽英開綻刊正口風蓮燭鸾骖羅曼史羅儒孟姜女綿延磨敦耐靜騎上揚州鶴弱柳山謠筮決失俪濕蒙蒙田事條峯外象文辭穩麗鄉音賢身貴體協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