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代“八士”之一。相傳為掌管山澤的官員。《論語·微子》:“ 周 有八士: 伯達 、 伯適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隨 、 季騧 。”《國語·晉語四》“詢于‘八虞’” 韋昭 注引 賈逵 唐固 曰:“八虞, 周 八士,皆在虞官, 伯達 、 伯括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隨 、 季騧 。”
“叔夏”一詞的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分兩個層面理解:
一、周代曆史人物 “叔夏”最早出自《論語·微子》,是周代著名的“八士”之一,屬于掌管山澤的官員。據《國語·晉語四》記載,這八位賢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均在虞官職位上任職。該用法屬專有名詞,特指這位曆史人物。
二、親屬關系比喻 現代漢語中,“叔夏”作為成語使用時:
需注意:
《叔夏》是一個中文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叔叔和夏天。
《叔夏》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又(右手)和夊(順行)。
根據現代漢字的規範,叔夏分别是3畫和9畫。
《叔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公冶長》這篇經典文獻。其中有一句話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誣而不懼,好而不嫉,怒而不發,隨而不窮。”叔夏在這段話中是指孔子的學生。
在繁體字中,《叔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叔夏》可能會稍有不同。具體的寫法需要進一步研究古代文獻才能确認。
1. 他是我叔夏,我們一起度過了美好的夏天。
2. 叔夏的酷暑使人難以忍受。
叔侄、夏天、叔父、夏日、叔公、炎夏。
叔叔和夏天的近義詞分别是伯伯和夏季。
叔叔和夏天的反義詞分别是父親和冬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