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梳洗的意思、梳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梳洗的解釋

[wash and dress] 梳頭洗臉

詳細解釋

梳頭洗臉。也泛指妝扮。 唐 白居易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風流薄梳洗,時世寬裝束。” 宋 許棐 《喜遷莺》詞:“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負幾年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守樓》:“你們的外伺候,待我拿銀進去,催他梳洗。” 沙汀 《困獸記》二一:“等到母親梳洗好走出卧室的時候,大家已經在溫課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梳洗是漢語中表示清潔整理儀容的複合動詞,由“梳”與“洗”兩個動作構成。從詞義結構分析,“梳”指用梳子整理頭發,使其整齊;“洗”指清潔面部或身體,去除污垢。二者結合後,詞義從具體動作延伸至整體性的個人衛生行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梳頭洗臉,泛指盥洗打扮”[來源1]。

從動作分解角度,“梳”包含梳理發絲的物理過程,古代文獻如《詩經·周南·關雎》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即隱含女子梳妝禮儀。而“洗”作為清潔行為,在甲骨文中已有象形記載[來源2]。二者結合形成的“梳洗”,自唐代起成為固定搭配,如王建《宮詞》中“朝來梳洗臨丹陛”。

在引申層面,“梳洗”可隱喻整理思緒,如《朱子語類》載“讀書如梳洗,須去其塵垢”,将物理清潔引申為精神淨化[來源3]。現代漢語中該詞仍保持本義,但使用場景擴展到日常起居(如“梳洗完畢準備上班”)及特定儀式(如新娘出嫁前的梳妝)。

文學作品中,“梳洗”常作為時間節點标志,如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既描述動作過程,又暗示等待的心理狀态。這種用法在宋詞中尤為突出,構成古典詩詞的特定意象群[來源4]。

網絡擴展解釋

“梳洗”一詞的含義可以從字面義和文學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含義: 指日常生活中梳頭、洗臉等個人清潔整理行為,常與「打扮」連用(如「梳洗打扮」),表示晨起或外出前的儀容整理。例如:「她每天早晨花半小時梳洗更衣。」

2. 文學引申義: 在古典詩詞中,「梳洗」常被賦予情感色彩。如晚唐詞人溫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通過女子精心梳洗後倚樓遠眺的動作,暗喻其殷切等待歸人的細膩情思。這裡的「梳洗」不僅是日常行為,更成為寄托期盼與孤寂的意象。

特殊注意: 該詞無現代專業術語用法,方言中也未衍生特殊含義,核心語義始終圍繞「整理清潔」展開。若用于比喻場景(如「月光梳洗着柳梢」),則屬于修辭性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安然保存八一建軍節逼蹙筆力碧瓦朱甍撥款嘗食程氣充強酬納吹噏醇美大腦盜名字打樁低折嚲剝惡臉二色放債泛授風俗公旦痼疾顧嘴憨乎乎函渭荒裔郊壘街道樹津浦鐵路可不是累趼賂謝蠻楚莫何弗木化石幕燕釜魚奴使飄溺坯子蒲鞭千金買笑七闆子頃常輕帻呮查券外騷人商廈少寝俗讀太皇太後傥或踢腿王友香油錢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