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書的意思、傳書的詳細解釋
傳書的解釋
(1).謂使書籍流傳于世。《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
(2).指抄寫或刻印書籍。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二:“ 劉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專以傳書。書必三本,雖數百卷為一部者亦然。”
(3).傳授書籍。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予造真箓臨别留贈》詩:“學道 北海 仙,傳書 蘂珠宮 。”
(4).傳遞書信。 唐 李商隱 《離思》詩:“朔雁傳書絶, 湘 篁染淚多。”《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自從當日插了釵,離不得下財納禮,奠雁傳書。” 明 許潮 《武陵春》:“仙姑既牽情 劉 阮 ,此人可以傳書。” 柯岩 《奇異的書簡》一:“ 柳毅 又是怎樣替人往深海裡傳書,用鲛绡分開碧藍的海水,娶了美麗的 龍女 為妻啦。”
詞語分解
- 傳的解釋 傳 (傳) á 轉(僴 )授,遞:傳遞。傳輸。傳戒。傳統。言傳身教。 推廣,散布:宣傳。流傳。傳名。傳奇(a.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b.中國明、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c.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傳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
使書籍流傳于世
指保存、傳播典籍文獻,使其得以傳承。如《莊子·天道》中提到"世因貴言傳書",強調文字傳播的重要性。
-
抄寫或刻印書籍
古代指複制文獻的行為,如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記載劉韶美"得俸專以傳書",即用俸祿刻印書籍。
-
傳授典籍學問
特指師徒間的知識傳授,如李白詩句"學道北海仙,傳書蘂珠宮",描述道教典籍的傳承。
-
傳遞書信
最廣為人知的含義,包括:
- 古代"鴻雁傳書""魚雁傳書"的典故
- 神話傳說如《柳毅傳》中"用鲛绡分開碧藍海水傳書"的奇幻描寫
- 現代引申為信息傳遞,如"飛鴿傳書"等比喻用法。
語言發展:該詞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唐代後逐漸側重"書信傳遞"的引申義。現代漢語中,"傳書"多用于文學性表達,如柯岩《奇異的書簡》中仍保留其詩意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傳書,又稱書信,是指通過文字、紙張等媒介傳遞信息或交流思想的方式。下面是關于傳書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傳書的拆分部首是“亻”和“書”,其中,“亻”是人的部首,“書”是表示書籍的漢字。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傳書的總筆畫數為 9 畫。
來源:
“傳書”一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書寫的需要。在沒有現代通信設備的時代,人們通過手寫的書信來傳遞信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逐漸被稱為傳書。
繁體:
《傳書》的繁體字為「傳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傳書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但存在一些變化。古時傳書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簡化或非标準寫法。
例句:
1. 我通過傳書告訴他我不能出席會議。
2. 她收到了一封傳書,上面寫着她的好友寄來的問候。
組詞:
傳閱、傳遞、傳達、信函、書信、書劄
近義詞:
書信、信函、函件、文書
反義詞:
口頭傳遞、口信、電話溝通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