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n away like frightened rats] 形容惊惶逃走
抱头鼠窜
(1).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走。《汉书·蒯通传》:“ 常山王 奉头鼠窜,以归 汉王 。” 颜师古 注:“言其迫窘逃亡,如鼠之藏窜。” 明 陆采 《怀香记·京邸遇旧》:“侯门廝养,避干戈鼠窜多方。” 林纾 《荆生》:“尔可鼠窜下山,勿汗吾简。”
(2).老鼠奔窜。 清 吴伟业 《西巘顾侍御作图记胜因赋长句》:“鼠窜回廊僧舍空,鸦啼废井渔扉闭。”
“鼠窜”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人或动物惊慌逃窜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指像老鼠一样惊慌逃窜,常用来比喻人在受惊吓或失败后狼狈逃跑的样子。例如“抱头鼠窜”,形容逃跑时慌乱不堪的情景。该词结构为主谓式(“鼠”+“窜”),带有鲜明的比喻色彩。
除比喻人的行为外,也可直接描述老鼠的窜动,如清代诗句“鼠窜回廊僧舍空”。不过现代使用中,更多用于形容人的慌乱状态。
常见于描述战斗溃败、追捕逃亡等场景,或讽刺胆小怯懦的行为。例如:“歹徒见警察赶来,立刻抱头鼠窜。”
“鼠窜”通过生动的动物比喻,强化了语言的形象性,兼具实际描写和象征意义,是汉语中具有表现力的词汇之一。
《鼠窜》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老鼠或其他小动物迅速躲避、穿行或逃跑的动作。
《鼠窜》的部首是「鼠」字的「鼠」部,有四个笔画;「窜」是由「穴」和「串」两个部首组成,「穴」部有五个笔画,「串」部有七个笔画。
《鼠窜》这个词来源于悠久的汉字演变过程中,以及对生活现象的描述、观察和类比而来。鼠类动物在自然界中以其敏捷和迅速的动作而闻名,因此人们通过「鼠窜」这个词来形容它们的行为。
《鼠窜》的繁体字写法为「鼠竄」。
古时候的「鼠窜」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
1. 夜深了,屋子里传来了一阵悄悄的鼠窜声。
2. 小孩子看到老鼠窜进了草丛,兴奋地追着它窜了出来。
3. 部队突然发射信号弹,鼠窜般的士兵们立即迅速隐藏到战壕中。
1. 鼠类动物
2. 窜逃
3. 穿行
4. 迅速
5. 躲避
1. 鼠走
2. 鼠奔
3. 鼠逃
4. 鼠行
5. 快速穿梭
停留、停止、静止、缓慢行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