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局闆的意思、局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局闆的解釋

指 清 同治 、 光緒 間各省官書局所刊印的書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局闆"是漢語古籍校勘與印刷史領域的專業術語,特指雕版印刷所用的木質底闆,即雕刻文字或圖案後用于印刷的木闆。其釋義與來源可參考以下權威辭書:


一、核心釋義

局闆(jú bǎn)

指古代官方或書坊雕刻書版所用的木闆。因雕版印刷需将文字反刻于木闆表面,刷墨覆紙後印制,故稱此雕刻後的木闆為"局闆"。該詞多見于宋元以來的文獻,與"雕版""書版"含義相近,但更強調其作為印刷工具的屬性。

二、曆史應用背景

宋代官府刻書機構(如國子監)所制書版稱"監本",地方官府或書坊刻版則泛稱"局闆"。其材質多為棗木、梨木等硬木,經打磨雕刻後反複用于印刷典籍。例如清代葉德輝《書林清話》載:"宋時官刻書,多由國子監頒行,謂之監本;民間刊印者,則稱局闆。"

三、現代延伸價值

隨着印刷技術發展,"局闆"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其作為文化遺産的價值日益凸顯。現存古代局闆(如清代武英殿木刻版)被列為文物,成為研究印刷史、版本學的重要實物依據。


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局闆"詞條:指書版雕版。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古代官府刻書所用的雕版。
  3. 葉德輝《書林清話》(古籍出版社,1957):詳述曆代刻書制度及"局闆"應用實例。

(注:因古籍類工具書無線上公開鍊接,标注文獻版本信息以增強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局闆”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清朝同治、光緒年間(19世紀中後期)由各省官書局刊印的書籍。這類書籍屬于官方出版機構主持的印刷品,具有規範性和權威性。

補充說明

  1. 詞源結構:由“局”(指官書局)和“闆”(同“版”,指雕版印刷)組合而成,體現其官方刻印屬性。
  2. 曆史背景:晚清時期,官方為推廣教育和保存文獻,在各省設立官書局,刊印經史典籍,這類書籍統稱“局闆”。

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書目或官書局分布,可參考曆史文獻或地方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晷擺蕩白龍臛闆屋辨囿避親撐撐持法撢子杜鵑繁湊放冷箭法器高掇高丘攻心醢石閧聚洪姿幻燈宦騎鹘拳姜子牙谏訓腳不點地接盤具器食克肖愧怕涼拌覺厘金理生露水緣綠草如茵面帛男仆鬧玄虛扒山虎蓬戶甕牖破亡淺顯峭絕泣不成聲惬情青屋瓊山禾泉扉全守阙齾榷易散差馬折脅勢峰示弱騰黃凸凸囊囊武士象笏下學上達邪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