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閑置散的意思、投閑置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閑置散的解釋

[throw on the scrap-heap;stay idle] 未被重用,放在閑散的地位上

詳細解釋

亦作“ 投閒置散 ”。置于閑散職位。謂不被重用。 唐 韓愈 《進學解》:“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十:“ 高宗 狩 維揚 ,移蹕 臨安 ,國步阽危,至此極矣,而進取之士終以和戎為諱,此翰林 莫公 所以投閑置散,至於老死不用。” 清 錢謙益 《南京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袁中道授承德郎制》:“少負修能,長為民譽, 江 漢 之間,炳然有聲。及其飛華夷路,栖遲寒氊,投閒置散,頡頏歲年,可謂有道矣。”


見“ 投閑置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投閑置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óu xián zhì sàn,其核心含義指将人才或事物安置在清閑、不重要的位置上,使其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以下從詞典釋義、出處、用法等方面詳細解析:


一、成語釋義

  1. 字面與引申義

    • 投:放置、安放。
    • 閑/置:空閑、不重要的職位或位置。
    • 散:閑散、無具體職責。

      整體釋義:指将人或物安排在無關緊要的閑散職位上,使其才能無法施展。常比喻人才被埋沒或資源未被充分利用。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2. 權威詞典界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其比喻義:“比喻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或重要事物未被合理利用。”


二、出處與典故

此成語典出唐代文學家韓愈《進學解》:

“投閑置散,乃分之宜。”

上下文意為:自己才能不足,被安置在閑散職位上是理所應當的(表面自謙,實為抒發懷才不遇之感)。

來源:韓愈《昌黎先生集》,中華書局校注本


三、用法與例句

  1. 語法功能

    多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強調對人才或資源的不當安置。

    示例

    • 公司忽視核心技術團隊,導緻專家被投閑置散,項目進展緩慢。
    • 這些設備長期投閑置散,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2.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束之高閣、大材小用、牛鼎烹雞
    • 反義詞: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重任在肩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崇文書局,2015年版)


四、現代應用場景

該成語多用于批判人才管理或資源配置的失當,常見于職場、社會評論等領域:

“部分單位在人才引進後缺乏科學規劃,使高層次人才投閑置散,違背了用人初衷。”

——摘自《人民日報》評論文章《破解人才閑置困局》

網絡擴展解釋

“投閑置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将人或事物安置在無關緊要的職位上,使其不被重用或重視。核心含義強調“未被合理任用”或“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唐代韓愈的《進學解》:“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韓愈通過自嘲的方式,表達自己因直言進谏而被貶至閑職的境遇。

三、結構與用法

四、例句與辨析

清代吳趼人《痛史》中例句:“不過封他一個歸命侯,将他投閑置散罷了。”。此例通過曆史典故,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人物在政治鬥争中被邊緣化的狀态。

五、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進學解》原文或相關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魂曲擺遞搬動锛鋤鼻竅茶令敕教充羁楚江萍賜墓達摩淡墨榜定于鬥聚渎田範丹凡侶分毫無爽縛紥管鮑交珪冕顧乃惠存烜耀麾钺呼阚獲斂匠石澆淳驕嫚交怨加熱戛玉锵金淨水饑擾拘攔豦蜼科索濫吹厲害離坐懋長霿雺溟池鬧揚氣七角清廉親就容畜弱願撒吣上軌道山脈山楹折床踏滾木汰擇香氛憸人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