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基的意思、福基的詳細解釋
福基的解釋
福祉的基礎。指道德善行。《國語·晉語六》:“夫德,福之基也,無德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其壞無日矣。”《南史·顔延之傳》:“恭敬尊節,福之基也。”《再生緣》第十回:“為人養女能如此,真正是,前世修行有福基。”
詞語分解
- 福的解釋 福 ú 一切順利,幸運,與“禍”相對:福氣。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統治者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形容濫用權勢,橫行霸道)。 舊時婦女行禮的姿勢:萬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
- 基的解釋 基 ī 建築物的根腳:基石。基礎。奠基。 根本的,起始的:基本。基業。基層。基點。基準。 根據:基于。 化學上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子原子被看作是一個單位時,稱作“基”:基團。基态。氨基。羧基。
專業解析
"福基"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進行闡釋:
一、佛教經典釋義(核心含義)
在佛教語境中,"福基"指積累福德的根本或基礎。它強調善行、布施、持戒等是獲得福報的根基:
- 釋義核心: "基"指基礎、根本,"福"指福報、福德。"福基"合指能生起、積聚福德的根本條件或行為。
- 典籍出處: 該詞多見于佛教經典,如唐代般若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四:“勤修善行,廣種福基。”意指精進修行善法,廣泛培植福德的根基。
- 理解要點: 此義強調“福”并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建立在特定的善業基礎之上。修行者通過持續的正向行為(如布施、慈悲、持戒)來穩固和增長自己的“福基”。
二、現代漢語引申與理解
在現代漢語中,"福基"的使用相對少見且書面化,其含義多承襲佛教原意,并略有引申:
- 引申義: 可理解為幸福的基礎、福氣的根本來源。指代那些能帶來長久福祉、安穩生活的根本條件或因素。
- 應用場景: 常用于論述人生哲理、修身養性或探讨家庭、社會福祉的根基時。例如,“孝道是為人之福基”意指孝道是個人獲得福報的基礎;“誠信是經商之福基”意指誠信是商業長久興旺的根本。
- 與近義詞區别: 相較于“福氣”(指福分、好運)、“福分”(指享受福氣的命運),“福基”更側重于強調福報得以産生和維系的基礎性、根本性要素。
“福基”的核心含義源于佛教,指積累福德的根本或基礎行為。在現代漢語中,它引申為幸福或福氣的根本來源,強調支撐福報的深層基礎條件,是一個帶有哲學和道德意蘊的書面詞彙。
參考來源:
- 佛教典籍釋義參考: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線上藏經檢索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四 (可查詢相關原文: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
- 現代漢語理解參考:《漢語大詞典》(主要參考其釋義框架及對古典詞彙的現代闡釋,具體條目可查閱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福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福祉的基礎”,尤其強調道德善行作為積累福氣的根本。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詞義
-
字面分解
- 福:象征福氣、吉祥,常與壽、富、康等并稱“五福”。
- 基:原指房屋根基,引申為事物的根本或起始。
-
整體含義
組合後指通過道德修養與善行積累福氣的基礎,如《國語》所言:“德,福之基也”,強調德行是福運的根源。
二、古典出處
- 《國語·晉語六》:“無德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比喻無德之福如同無根基的高牆,終将崩塌。
- 《南史·顔延之傳》:“恭敬尊節,福之基也”,指出禮儀與節操是福氣的基礎。
三、延伸理解
- 文化觀念:傳統思想中,“福基”與因果報應相關,認為前世善行或今生修德可積累福報。
- 現代應用:多用于文學或姓名學,寄寓對品德與福運的重視。
四、與其他概念的關聯
與“福報”“福德”等詞相近,但更側重“根基性”,強調道德對福氣的支撐作用。
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國語》《南史》等文獻,或查閱字典類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恤寶旛倍極背運表樹冰蛆柄子博簡不日不月黪墨産乳超步廚房叢荟誕漫風塵碌碌枎栘格殺弗論逛悠蒿藜黑簇簇禾莠後辛話欛鵍鷒華文揮汗如雨獲薪減衰積留九刑谲狡籧筁昆崘丘梨闆李商隱禮爲情貌門牋目定口呆奶水蹑蹻跑調普特清茶淡飯清室權道奢逸失愛識變從宜識器蜀魂四鄉歲杪聽天任命統合頭疼腦熱團量巍然不動小衣襟協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