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門吳的意思、東門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門吳的解釋

《戰國策·秦策三》:“ 梁 人有 東門吳 者,其子死而不憂。其相室曰:‘公之愛子也,天下無有,今子死不憂,何也?’ 東門吳 曰:‘吾嘗無子,無子之時不憂;今子死,乃即與無子時同也,臣奚憂焉?’”事亦見《列子·力命》。後因以“東門吳”為喪失親人而胸懷曠達者的典型。 晉 潘嶽 《悼亡詩》之二:“霑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上慙 東門吳 ,下愧 蒙 莊子 。” 唐 劉知幾 《史通·叙事》:“而 盧思道 稱 邢邵 喪子不慟,自 東門吳 已來,未之有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東門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來源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文獻權威性進行辨析:

一、主流釋義(源于《戰國策》典故):

  1. 核心含義:指喪失親人卻胸懷豁達的人生态度。
  2. 典故出處:
    • 出自《戰國策·秦策三》和《列子·力命》,記載梁國人東門吳在兒子去世後表現出的超然态度。
    • 他通過"無子時不憂,今子死等同無子"的辯證思維,展現了道家式的生死觀。

二、争議釋義(見于部分現代詞典): 部分現代辭書将其解釋為"人心不齊,意見分歧",可能與典故混淆有關。但根據《戰國策》原始文獻及晉代潘嶽、唐代劉知幾等曆史文人的引用記錄,這種解釋缺乏直接文獻支持。

三、深層内涵:

建議注意: • 學術寫作中應采用《戰國策》原始典故釋義 • 若遇"意見分歧"的解釋,需核查文獻版本可靠性 •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門吳》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東門外的吳國。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口”和“阝”,總共有12個筆畫。《東門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吳國的曆史,吳國是春秋戰國時期存在的一個國家,位于今天中國江蘇省的一部分地區。在繁體字中,是以「東門吳」的形式書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可以以「東門吳」的形式書寫。以下是一個例句:“他住在東門吳附近的一座小山村。”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因該詞的較為特殊和具體化,目前不常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這就是關于《東門吳》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