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鏡的意思、人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鏡的解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 太宗 後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鏡矣!’”後因以“人鏡”指善于谏勸、能糾正他人過失者。 唐 元稹 《崔郾授谏議大夫》:“昔我 太宗 文皇帝 ,以 魏徵 為人鏡,而姦膽形於下,逆耳聞於上。” 唐 薛逢 《伏聞令公疾愈對見延英因有賀詩遠封投獻》:“皇風再扇寰區内,人鏡重開日月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人鏡”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源典故

“人鏡”最早出自唐代吳兢的《貞觀政要·任賢》。唐太宗在魏徵去世後感歎:“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這裡的“人鏡”特指魏徵這類敢于直谏、幫助君主糾正過失的賢臣。

二、基本含義

  1. 本義:指能像鏡子一樣反映他人過失并提出勸誡的人,常用于形容忠直谏臣或益友。
  2. 引申義:後擴展為通過他人反饋來認識自身不足的處世智慧,即“以他人為鏡,反思自我”。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參考《貞觀政要》或唐代史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鏡》的意思

《人鏡》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人”表示人類,指代人們;“鏡”表示鏡子,指代反射或映像。因此,《人鏡》可以理解為“人在鏡中的映像”或者“人類通過鏡子來觀察自己的形象”。

部首和筆畫

《人鏡》的部首是“亻”和“鏡”,其中“亻”(人偏旁)是“人”的偏旁部首,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而“鏡”是構成該詞的決定意義和音節的字部,表示與鏡子相關的事物。

根據漢字“人”的部首和筆畫數,可以将《人鏡》的拆分為:人(亻)+ 鏡(鈇)。

來源和繁體

《人鏡》是一個漢字詞彙,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繁體字中的《人鏡》為「人鏡」。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漢字寫法,可以将《人鏡》的拆分為:人(亻)+ 鏡(釒)。

例句

1. 我站在走廊前的鏡子前,看着《人鏡》裡的自己。

2. 他沉迷于鏡子中的《人鏡》,無法自拔。

組詞

1. 人物:指代特定的人類個體。

2. 鏡面:指鏡子的表面,用于反射映像。

3. 影像:指影子經過反射産生的圖像,類似于《人鏡》中的映像。

近義詞

1. 鏡像:指鏡子中的反射影像,與《人鏡》的意義相似。

2. 自影:指自己的影子,也可以用來比喻自我。

反義詞

1. 模糊:指圖像不清晰,無法準确辨認。

2. 歪曲:指變形或扭曲圖像,使其失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