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豈得的意思、豈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豈得的解釋

猶怎能,怎可。《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 唐 李白 《拟古》詩之十二:“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 宋 葉適 《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維正之供,至欲藉勢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繩以嚴刑,豈得為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豈得”是一個文言反問詞,通常用于表達質疑、否定或強調不可能的語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二、用法特點

  1. 反問語氣
    通過反問加強否定效果,如:
    《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王室重臣怎能以被脅迫為借口?)
    唐代李白《拟古》詩:“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人生不如意,怎能長久與衆人相處?)

  2. 語境適配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常見于古代文獻、詩詞及議論文中,表達對不合情理之事的批判,如:
    宋代葉適:“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如今不按常理行事,反而效仿盜賊劫掠,怎能視敗亡為兒戲?)


三、現代使用

“豈得”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在仿古文體、學術讨論或引用古籍時可能出現。例如:


四、近義詞辨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豈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豈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表示一種意外的得到或獲得。它常常用于否定疑問句中,表示根本不可能得到或達到某種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豈得》的拆分部首為山和口,它是一個由5個筆畫組成的漢字。

來源

《豈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一書中,後來被廣泛傳揚和使用。

繁體及古時候漢字寫法

《豈得》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豈得」。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這個成語通常用「豈」代替「豈」。

例句

他明明沒有努力學習,豈得及格呢?

你隻花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那個項目,豈得不讓人佩服。

組詞

從《豈得》這個成語中可以分解出一些相關詞組,如:
- 豈曰無衣(表示根本沒有穿衣服的情況下)
- 豈有此理(表示根本沒有這樣的道理)

近義詞

與《豈得》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 不可得兼(指兩者不可能同時兼得)
- 不可思議(指難以想象或理解)

反義詞

與《豈得》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 可得而知(表示事情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
- 可以理解(表示能夠理解或明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