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豈得的意思、豈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豈得的解釋

猶怎能,怎可。《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 唐 李白 《拟古》詩之十二:“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 宋 葉適 《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維正之供,至欲藉勢力以巧免,是化外也,繩以嚴刑,豈得為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豈得”是由疑問副詞“豈”與助動詞“得”組合而成的文言短語,主要表達反問語氣。以下是該詞條的詳細解析:

一、核心詞義 “豈得”意為“怎麼能”“豈能”,表示對某種行為或狀況的強烈否定性诘問。如《孟子·梁惠王上》載:“雖有台池鳥獸,豈得獨樂哉?”此處強調反問君王不能獨享安樂。

二、語法功能

  1. 句法位置:多用于文言句式首端,後接動詞短語構成反問結構,如《左傳》中“豈得志焉”;
  2. 語氣強化:常與“哉”“乎”等語氣助詞連用,如《戰國策》載“豈得無危殆乎”。

三、曆時演變 該短語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中被列為固定搭配,屬于古代漢語遺留的凝固結構。現代漢語中多保留在成語及仿古文體中,如“豈得安甯”“豈得相容”等表達。

四、近義辨析 與“安得”相比,“豈得”側重主觀判斷的反诘,而“安得”多指客觀上難以實現。《古漢語虛詞通釋》(中華書局,2004)指出二者在《史記》中常交替使用,但語氣色彩存在細微差異。

五、經典用例

  1. 杜甫《石壕吏》詩:“室中更無人,豈得備晨炊”;
  2. 《資治通鑒》載桓溫言:“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複遺臭萬載邪!豈得同哉”。

網絡擴展解釋

“豈得”是一個文言反問詞,通常用于表達質疑、否定或強調不可能的語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二、用法特點

  1. 反問語氣
    通過反問加強否定效果,如:
    《後漢書·孔融傳》:“王室大臣,豈得以見脇為辭?”(王室重臣怎能以被脅迫為借口?)
    唐代李白《拟古》詩:“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羣?”(人生不如意,怎能長久與衆人相處?)

  2. 語境適配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常見于古代文獻、詩詞及議論文中,表達對不合情理之事的批判,如:
    宋代葉適:“今日常文又不用,乃依群盜剽奪行之,豈得以敗亡為戲乎?”(如今不按常理行事,反而效仿盜賊劫掠,怎能視敗亡為兒戲?)


三、現代使用

“豈得”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在仿古文體、學術讨論或引用古籍時可能出現。例如:


四、近義詞辨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郁悲嘯砭割播獲不幹操鉛沖阸舂酋出頭露面寸兵凡徒廢墟奉移膚挫符記個體乖龍慣捷貴盛古老錢恒直鬨然侯氏黃垆之痛火狐護腿葭灰監管剪刻饑馑錦旗連元六和淪蟄邙山滿洲描黛明惑鈕樞女生外向評論員批準書迫于眉睫樵薪起派七十說任課三蘖三注三唱上市公司生訣繩一戒百飾賈水局同進微茫文籥吳激鄉從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