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入骨的意思、痛心入骨的詳細解釋
痛心入骨的解釋
謂傷痛入于骨髓。形容極其傷心。《後漢書·袁譚傳》:“是以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傷時人不能相忍也。”《三國志·蜀志·孫乾傳》:“後 表 ( 劉表 )與 袁尚 書,説其兄弟分争之變,曰:‘每與 劉左将軍 、 孫公祐 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 清 鄭燮 《範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 少陵 ﹞《哀江頭》、《哀王孫》,傷亡國也;《新婚别》、《無家别》、《垂老别》、前後《出塞》諸篇,悲戍役也……其題如此,其詩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詞語分解
- 痛心的解釋 ∶傷心吳之民方痛心焉。;;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深感痛心 ∶悲憤;痛恨令人痛心 ∶心疼;舍不得看到洗碗槽裡的白飯,真是痛心得很詳細解釋.猶傷心。《東觀漢記·伏湛傳》:“微 過 斥退,久不復用,識者
- 入骨的解釋 刻骨銘心,感受上達到極點切膚之痛,入骨之恨詳細解釋.猶刺骨。 宋 陸遊 《舟中對月》詩:“吟詩不睡月滿船,清寒入骨我欲仙。”.形容達到極點。 唐 拾得 《詩》之十二:“取債誇人我,論情入骨癡。”
專業解析
“痛心入骨”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極度悲痛,悲傷到了骨髓深處。它強調的是一種刻骨銘心、深入骨髓的哀傷和痛苦。
其詳細含義可以從字詞構成和整體意境來理解:
-
“痛心”:
- “痛”指身體或精神上的劇烈苦楚、難受。
- “心”指内心、情感的中心。
- 合起來,“痛心”表示内心感到極其痛苦、悲傷、難過。這本身就是一個表達強烈悲傷的詞語。
-
“入骨”:
- “入”指進入、深入。
- “骨”指骨頭、骨髓。
- 合起來,“入骨”形容程度極深,深入到了骨髓裡。常用來比喻感受、影響等非常深刻、難以磨滅(如“恨之入骨”、“寒氣入骨”)。
-
整體意境“痛心入骨”:
- 将“痛心”的悲傷程度,用“入骨”的深度來修飾和強調。
- 意指悲傷、痛苦之情不僅停留在心裡,更是深入骨髓,達到了無以複加、刻骨銘心的地步。形容人因為巨大的打擊、損失或不幸而感到極度、難以排解的悲痛。
“痛心入骨”形容的是一種極其深沉、強烈、仿佛滲透到骨髓裡的悲痛情感。它表達的悲傷程度遠超一般的傷心或難過,是一種讓人身心俱疲、難以承受的深切哀傷。
來源與引用:
- 古籍溯源: 該成語最早可見于南朝宋·範晔所著的《後漢書》。在《後漢書·袁紹傳》中記載:“是以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傷時人不能相忍也。” 這裡描述了有識之士對當時社會狀況(人們不能相互容忍)感到極其痛心和悲傷。 (此鍊接指向《後漢書》相關條目或權威古籍數據庫如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ctext.org 的《後漢書》部分)
- 現代詞典釋義: 現代權威漢語詞典均收錄此詞條并給出标準釋義。例如:
網絡擴展解釋
“痛心入骨”是一個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形容内心極度痛苦或悲傷,如同痛苦深入骨髓一般,強調情感上的深切傷痛。
-
出處與例句
- 來源:最早見于《後漢書·袁紹傳》:“智達之士莫不痛心入骨。”
- 用例:如《三國志·蜀志·孫乾傳》中:“每與劉左将軍、孫公祐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
-
語法結構
為主謂式成語,在句子中通常作謂語或定語,表示傷心的程度達到極點。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悲痛欲絕、痛心切骨(強調極緻的悲傷)。
- 反義詞:感恩戴德(表達感激之情,與痛苦形成對比)。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重大變故(如親友離世、理想破滅等)引發的難以承受的悲痛,適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
總結來說,這個成語通過“入骨”的誇張表達,生動傳遞了情感上的極緻傷痛,兼具文學感染力與情感深度。
别人正在浏覽...
邊側表暴标稱并毂癡骨穿穴逾牆垂堂出軍黜汰辭歸誕告得意之色凋荒旳旳懂行堕阙發瘋番昌方滋未艾非辟分節海狶濩铎積潦靜處急速舊倡疾迅絶惡均賦亢山戀棧不去隆富龍雞馬官漫興明敞募役法諾諾攀牽孅孅乞留曲呂栖流所清辭麗句窮冗瓊音榮養軟凍凍蕊宮石笈時適水潭跳高頭童突沖托性婉蟬武庫響冷冷線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