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濩铎的意思、濩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濩铎的解釋

形容喧鬧。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正末唱﹞更和那人馬鬧濩鐸。” 朱居易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同鑊鐸。喧鬧。”鑊,一作“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濩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濩铎”形容喧鬧、嘈雜的場景,常用于描寫人群或環境的熱鬧紛亂狀态。例如元代戲曲中常用此詞表現人馬喧嘩的場面。


二、文獻用例

  1. 元曲中的引用:
    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更和那人馬鬧濩铎”,此處的“濩铎”生動描繪了人馬喧騰的動态場景。
    元·王晔《桃花女》中也用“沸滾滾熱鬧镬铎”形容喧鬧(“镬铎”為異體寫法)。

  2. 明清小說中的擴展義:
    《初刻拍案驚奇》中“镬铎”引申為“猶疑不定”,如“文若虛心中镬铎”表示内心紛亂糾結。


三、異體字與關聯詞

  1. 異體寫法:
    “濩铎”與“镬铎”“和铎”為同音通假詞,均表示喧鬧。
    其中“鐸”指古代鈴铛(如提到“铎”本義為大鈴,與聲音相關),暗示該詞與聲響有關。

  2. 方言俗語:
    朱居易《元劇俗語方言例釋》中将“濩铎”釋為“喧鬧”,并指出其與“鑊鐸”通用。


四、語義擴展

除核心義“喧鬧”外,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


“濩铎”多見于元明戲曲小說,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由于相關文獻權威性較低(參考-4均為低權威來源),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元語言辭典》等工具書以核實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濩铎》的意思

《濩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鐵制的古代打擊樂器。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濩”和“铎”。這個詞一般用于描述古代寺廟或宮殿中的打擊樂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濩铎》的部首是“氵”和“金”,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而“金”是金屬的偏旁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21畫,其中“濩”一字有12畫,“铎”一字有9畫。

來源和繁體

《濩铎》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柏舟》一詩中。在繁體中,《濩铎》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濩”和“鐸”兩個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濩铎》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代漢字形式為“濩”和“㤣”(讀音為duó)。這種古代寫法相對較少見,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遠處傳來了濩铎的聲音,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時空。

2. 在廟宇内,僧侶們敲響濩铎的聲音讓人感到平靜與甯神。

組詞

濩鞚(huò kòng):古代器樂名,類似于現在的鼓。

铎鼓(duó gǔ):古代的打擊樂器,形狀像鐘,用鐵制成。

近義詞

梆子(bāng zi):古代打擊樂器,形狀似鼓,多用于戲曲演奏。

編鐘(biān zhōng):古代的打擊樂器,形狀像鐘,用青銅制成。

反義詞

弦樂(xián yuè):以拉或撥弦發聲的樂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