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賦的意思、均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賦的解釋

謂均平田賦。 唐 韓愈 《除崔群戶部侍郎制》:“擇才均賦,自古尤難。”《宋史·王珪傳》:“曾祖 永 ,事 太宗 為右補闕。 吳越 納土,受命往均賦,至則悉除無名之算,民皆感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均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均賦(拼音:jūn fù)由“均”(平均、均衡)和“賦”(賦稅、分配)組成,核心含義是通過調整使田賦或負擔公平合理。例如,古代政府通過增減賦稅,消除不合理的稅收項目,以實現地區間或群體間的公平。

二、曆史用例

  1. 唐代韓愈的記載:在《除崔群戶部侍郎制》中提到“擇才均賦,自古尤難”,指選拔人才與均衡賦稅均為治理難題。
  2. 宋代《宋史》案例:官員王珪的曾祖父王永奉命到吳越地區“均賦”,通過廢除無名雜稅,使民衆感激涕零。

三、延伸理解

四、現代關聯

雖然“均賦”源自古代稅收制度,但其“公平分配”的理念仍適用于現代稅收政策、社會福利等領域,體現均衡發展的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宋史》《韓愈文集》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均賦

均賦,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均”為第47個常用字,讀音為“jūn”,意思是平均、公平、平等等。它的部首是土,總共有6畫。 “賦”為第389個常用字,讀音為“fù”,意思是給予、賦予、寫作等。它的部首是貝,總共有8畫。

來源與繁體

《均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文獻《史記·禮書》中。它最早出現在漢代,是指統治者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标準分配賦稅的制度。

繁體字中,“均”字寫作“均”,“賦”字寫作“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均賦”這個詞的古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由于語言的演變和字形的發展,古人的書寫有時候與現代漢字略有差異。但總體來說,“均賦”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均賦”的例句:

1. 統治者實行均賦制度,讓百姓享受到了平等和公平。

2. 在這個國家,均賦是基本的財政制度,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3. 均賦使得資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均賦”相關的詞彙有:

1. 組詞:均等、均衡、均勢。

2. 近義詞:平均、公平。

3. 反義詞:不均、不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