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鐵球。《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講經文》:“終日淩持,多般捶考。飢吞鐵丸,渴飲銅汁。”一本作“ 鐵丸 ”。 宋 洪邁 《夷堅甲志·法道變餓鬼》:“ 常州 僧 法道 ,因病入延壽堂,忽變形作餓鬼……人以食與之,則呼曰鐵丸也,不可食。”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白安人》:“ 安人 遂自起,易烏緞襖袴,以青綾蒙首,掛鐵丸囊。”
“鐵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古代刑具與象征
在《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講經文》中,鐵丸被描述為一種殘酷的刑罰工具,如“飢吞鐵丸,渴飲銅汁”,象征極端的痛苦。
宋代《夷堅甲志》記載僧人法道病中産生幻覺,将食物視為“鐵丸”,進一步體現其堅硬、難以消化的特性。
武器與工具
清代《客窗閑話初集》提到“鐵丸囊”,說明鐵丸曾作為隨身攜帶的武器或工具使用。此外,彈弓發射的彈藥也包含鐵丸(與“彈丸”相關,見、6)。
工業用途
通過添加合金元素及熱處理工藝,可制成耐磨的合金鐵丸,用于表面處理、金屬加工等領域。
醫學風險
過量服用含鐵丸劑可能導緻中毒,尤其是兒童需謹慎,可能引發便秘、惡心甚至緻命後果。
“鐵丸”既承載了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義,也在現代工業與醫學中具有實際應用,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鐵丸》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由鐵質制成的小球狀物體。
《鐵丸》的部首是金,部首含義為金屬。它的總筆畫數為10。
《鐵丸》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鐵制兵器。在古代,鐵丸被用作戰争中的投射武器。傳統的繁體字形為「鐵丸」。
在古代,「鐵丸」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金」為部首,配以其他形聲字來表示球狀物體。
1. 戰士們用鐵丸将敵人擊退。
2. 黑漆光亮的鐵丸閃爍着令人生畏的光芒。
組詞:鐵棒、鐵鍊、鐵釘。
近義詞:鐵珠、鐵球。
反義詞:木丸、石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