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寒冷的地方。《宋書·張暢傳》:“太尉以北土寒鄉,皮袴褶脫是所須。”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赉制旨大涅槃經疏啟》:“寒鄉覩日,未足稱奇;採藥逢仙,曾何譬喜。” 金 元好問 《送樊順之》詩:“寒鄉況味真‘鷄肋’,清鏡功名屬 虎頭 。”
(2).貧窮荒僻的地方。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武吟》:“僕本寒鄉士,出身蒙 漢 恩。”《新唐書·後妃傳下·尚宮宋若昭》:“家亦不欲與寒鄉凡裔為姻對,聽其學。”
“寒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寒冷的地方
指氣候嚴寒、自然環境冷寂的地區。例如《宋書·張暢傳》提到“太尉以北土寒鄉”,強調北方地域的寒冷特性。這一用法在古詩文中常用來描繪地理環境,如金代元好問的詩句“寒鄉況味真‘鷄肋’”也隱含了氣候的艱苦。
貧窮荒僻的地方
引申為經濟落後、生活條件艱苦的偏遠地區。例如南朝梁蕭統的文句“寒鄉覩日,未足稱奇”,通過對比凸顯了貧瘠之地的荒涼。現代用法中,該詞也可形容資源匮乏、發展滞後的鄉村,如“鄉下取暖煤炭爐,多加注意有危險”的例句,間接反映了寒鄉的生活狀态。
綜合應用
“寒鄉”既可用于客觀描述自然環境(如“北土寒鄉”),也可借喻社會經濟的貧瘠(如“清鏡功名屬虎頭”中的對比)。其雙重含義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結合使用,增強畫面感與情感表達。
寒鄉(hán xiāng)是一個意為“寒冷的鄉村”或“寒冷的地方”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為“宀”和“鄉”,其中“宀”表示屋頂或房屋,而“鄉”表示村莊。寒鄉的總筆畫數為10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農村地區通常比城市更加寒冷,因為缺乏現代化的供暖設施。因此,寒鄉一詞用來描述那些在寒冷季節特别寒冷的鄉村地區。
在繁體字中,寒鄉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它的拆分部首和總筆畫數也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寒鄉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信息有限,我們無法确定确切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寒鄉的例句:
1. 冬天來臨後,這個偏遠的寒鄉變得更加寂寞和冷清。
2. 小華在一個寒鄉長大,對冬天的嚴寒早已習以為常。
除了上述例句之外,還可以通過合理組詞來加深對寒鄉的理解。例如:
1. 寒鄉人家:指居住在寒冷的鄉村地區的人們。
2. 寒鄉景色:指寒冷季節中鄉村地區的風景。
在意義上,寒鄉的近義詞可以是“冷鄉”、“寒冷鄉村”或者“北方鄉村”。而寒鄉的反義詞可能是“溫暖城市”、“炎熱地區”或者“南方鄉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