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題本的意思、題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題本的解釋

1. 明 清 時的一種奏章。 明 制:凡兵刑錢糧、地方民務等大小公事皆用題本,由官員用印具題,送通政司轉交内閣入奏。私事則用奏本,不準用印。 清 初行題本與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滿 漢 官員奏折均可直達宮門陳奏;軍機處設立後,内外官員有緊急事務悉具奏折,即送軍機處,而送通政司轉達内閣的題本卻成例行公事。 光緒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廢題本,專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京職·章奏異名》:“今本章名色:為公事則曰題本;為他事則曰奏本。收本之處,在内則曰會極門,在外則為通政司。”《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恰巧那個當兒,正出了個内閣學士缺,祭酒的名次,題本裡應得開列在前,他自己心裡的紅算計,下次禦門這個缺八成兒可望。”參閱《明史·職官志二》

2.謂上奏章。 明 唐順之 《與胡梅林總督書》之四:“公書中雲欲題本,可且緩之,更看消息如何。”《紅樓夢》第九七回:“哥哥的事,上司已經準了誤殺,一過堂就要題本了,叫咱們預備贖罪的銀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題本是明清時期官員向皇帝呈遞的正式奏章文書,具有特定的格式和用途。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詞源結構與字義


二、曆史制度含義(明清時期)

題本是法定官方文書,需經内閣審閱後轉呈皇帝,核心特征包括:

  1. 格式規範

    以「具題」開頭,文末标注官員職銜姓名,加蓋官印,區别于非正式的「奏本」。

  2. 内容範圍

    多用于例行公務,如財政奏銷、官員任免、刑名案件等程式化政務。

  3. 處理流程

    需經通政使司轉内閣拟批(票拟),再送皇帝裁定,程式嚴格。

    (來源:白鋼《中國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


三、現代語義轉化

現代漢語中,「題本」一詞已不再使用,但可從構詞法理解:


附:題本與奏本功能對比(明清)

特征 題本 奏本
性質 公務文書(蓋印) 私密奏事(不蓋印)
内容 例行公事 機密或個人訴求
流程 經通政司、内閣層層轉遞 直達禦前
消亡時間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止 清乾隆年間廢止

(制度來源:中華書局《明會典》《清會典事例》)

網絡擴展解釋

“題本”是明清時期的一種官方文書形式,主要用于處理公事,其含義和演變可概括如下:

1.基本定義

2.用途與區别

3.曆史演變

4.文學例證

題本作為明清政務溝通的重要工具,體現了古代文書制度的嚴謹性。其與奏本、奏折的區分及演變,也映射出中央集權體制下行政效率的調整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

盦蓋百變迸流布袍冊功塵蠹赤淋淋串掇傳風創思丹霞漿得士地精丁村人豆秧繁飾匪朝伊夕鋼軌骨發股骨孤心含香署好高骛遠蒿徑咶咶叫淮渦神嬌愛驕奢急急忙忙基頻開外斂霧鄰家吹笛曆政龍胄魯酒論辯落梅雒民沒心沒想面面相窺磨練前溲氣門心青蒻情招秋風纨扇啟顔戎備山嶝上之所好,下必從之神符勢分施靡事目霜節鼠獄松麝陶洩無名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