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雒民的意思、雒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雒民的解釋

指古時墾食雒田的 交趾 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葉榆河》:“《交州外域記》曰:‘ 交趾 昔未有郡縣之時……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參見“ 雒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雒民,指古代居住在洛水流域的居民,其含義可從字源、曆史及文化角度解析:

  1. 字義解析

    “雒”為“洛”的古字或通假字,特指洛水(今河南洛河)。《說文解字》載:“雒,鵋鶀也。從隹各聲。”段玉裁注:“‘雒’本為鳥名,後假借為‘洛’。”

    “民”指百姓、族群。故“雒民”即洛水沿岸的住民,尤指先秦時期活動于洛陽一帶的群體。

  2. 曆史淵源

    西周初期,周公營建洛邑(今洛陽),遷殷商遺民居此,稱“成周雒民”。《史記·周本紀》載:“成王在豐,使召公複營洛邑……遷殷頑民。” 此處的“殷頑民”即早期雒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戍守與勞役。

  3. 文化衍生

    雒民與“河洛文化”密切相關。東漢《白虎通義》以“洛”為天地所合之位,雒民被視為中原文明的承載者。後世“雒誦”(反複誦讀)一詞亦源于洛水地域的文化傳統,暗示雒民對禮樂傳承的作用。

  4. 地域擴展

    秦漢設“雒陽縣”,雒民泛指洛陽居民。《漢書·地理志》載:“河南郡,縣二十二,雒陽其一。” 至北魏郦道元《水經注》,仍沿用“雒水”之名,印證雒民的地域延續性。

注:因“雒”字生僻,現代漢語中“雒民”一詞已罕用,其研究價值主要存于曆史文獻與地域文化考據中。

網絡擴展解釋

“雒民”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背景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曆史地理概念)

雒民(拼音:luò mín)指古代在交趾地區(今越南北部及中國廣西部分區域)墾食“雒田”的族群。這一釋義源自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葉榆河》引用的《交州外域記》記載:“交趾昔未有郡縣之時……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

二、引申釋義(成語化用法)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雒民”被引申為貶義成語,形容“愚昧無知、庸俗粗鄙之人”。這一含義可能源于古代中原文化對邊疆族群的刻闆印象,但需注意:

  1. 該用法在權威典籍中較少見,更多出現于現代網絡詞典;
  2. 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文化偏見。

補充說明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水經注》《交州外域記》了解原始語境,謹慎使用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鮟鱇媪妪褊衣補接布景暢道長矛差稅赤牽觸石出言無狀彈斤估兩典籤定理東讨西伐督署繁陰分當豐膺符虎凫舄更仆難終海日龢銮冱結降解矯饬郊丘角僊佳味極圈镌蕩鞠衣居有寬隱嫘祖戀戀難舍利唇吻離畔迷惑不解錢清切對青囊書人各有志茹痛紗帳神奸神色不動十二門士民束雪量珠天督跳灰驢蛻濯突頭突腦微風甕聽相因銜踵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