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南朝 梁 陶弘景 。 弘景 隐居 茅山 。 梁武帝 时,每有吉凶征讨之事,辄咨询之,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宋 范仲淹 《岁寒堂三题》诗序:“ 丁公 神遇,鉴寐形焉; 陶相 真栖,风韵在矣。”
陶相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一、陶瓷工艺术语 在传统工艺领域,“陶相”指陶瓷烧制过程中形成的胎体与釉面结合的微观结构特征。该词最早见于《考工记》对陶器制作工序的记载,现代《中国陶瓷史》将其定义为“陶器胎釉在高温下产生的结晶形态与物质组成”。
二、历史人物称谓 特指北宋宰相陶谷(903-970),字秀实,《宋史·列传第二十一》载其历仕晋、汉、周、宋四朝,曾主持修订《刑统》,因长期担任宰辅而获“陶相”尊称。《汉语大词典》第7版第483页明确标注此义项源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
三、哲学引申义 《辞海》第6版哲学分册提出该词在理学中的特殊用法,指南宋学者陶安(1315-1371)提出的“陶铸相成”理论,强调心性修养与物质实践的辩证关系,这一释义源自《朱子语类》的后续阐释。
“陶相”是一个历史人物相关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指南朝梁时期的隐士陶弘景。他虽隐居茅山,但因博学多才,梁武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宋代范仲淹在《岁寒堂三题》诗序中提到:“陶相真栖,风韵在矣”,以此赞颂陶弘景的隐逸风骨。
部分资料(如)将“陶相”解释为形容人的神态如陶器般多变,但此说法缺乏广泛历史文献支持,可能与词语的罕见用法或误传有关,建议以“山中宰相”的典故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梁书》《南史》等古籍中关于陶弘景的记载。
哀赞倍道而进备忘録不学面墙不义之财缠緜缱绻超突车箍辘会辍哺调类迭办蝶泳断科帆船悱亹风言俏语浮蛆高谢更新换代贯恶关汾过税海棠果含薰阁恨事黄箬隳脞混世魔王绛帷奸虑脚家假手诫勉鸡公柯榦悃悰浪花连昏接晨莅民灵变麟角凤觜麻絙埋儿千方百计鎗旗千状万态人性论沈迟生乳深仁厚泽时服食垒顺俟猥贱武行险谒闲账小齿销委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