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句中給出一個條件,若滿足該條件,程式轉去執行規定的語句,反之,則繼續順序執行下一個語句的語句。如basic語言中的“if…then…”語句。
在漢語詞典視角下,“條件轉向語句”作為計算機科學術語,其語義可拆解為:
條件(tiáo jiàn)
指程式執行需滿足的前提或狀态,源自邏輯學中“若…則…”的因果關聯。《現代漢語詞典》定義“條件”為“事物存在、發展的影響因素”。在編程中體現為布爾表達式(真/假判斷)。
轉向(zhuǎn xiàng)
本義指改變方向或路徑,引申為程式執行流的跳轉。《辭海》釋義“轉向”含“轉換目标或路線”之意。此處特指代碼根據條件選擇不同分支。
該術語符合漢語偏正結構:“條件”修飾“轉向語句”,中心語“轉向語句”屬動賓短語(轉向+語句)。這種構詞法突出通過條件判斷改變執行順序的核心功能,與英語“Conditional Branching Statement”形成語義對應。
當程式需根據變量值、用戶輸入等動态因素執行差異化操作時,條件轉向語句(如if-else
/switch
)實現:
權威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辭海》(第7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注:因術語專業性,補充參考教育部《信息技術術語》國家标準GB/T 5271.28-2019)
“條件轉向語句”是編程中用于根據特定條件改變程式執行流程的語句。它的核心邏輯是:當滿足某個條件時,程式轉向執行指定代碼塊,否則繼續按原順序執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條件判斷
通過邏輯表達式(如 a > b
)判斷是否滿足預設條件。
流程控制
根據判斷結果選擇不同的代碼分支,例如:
if
語句
基礎的單分支結構:
if 條件:
# 條件成立時執行
if-else
語句
雙分支選擇:
if 條件:
# 條件成立時執行
else:
# 條件不成立時執行
switch-case
語句
多分支選擇(如C/Java):
switch(變量) {
case 值1: 代碼1; break;
case 值2: 代碼2; break;
default: 默認代碼;
}
三元運算符
簡化的條件賦值(如 條件 ? 值1 : 值2
)。
在彙編語言中,條件轉向通過條件跳轉指令實現,例如:
JE
(Jump if Equal):相等時跳轉JNE
(Jump if Not Equal):不等時跳轉break
或 continue
提前終止或跳過循環。# 判斷數字正負
num = int(input("輸入數字: "))
if num > 0:
print("正數")
elif num < 0:
print("負數")
else:
print("零")
通過條件轉向語句,程式能夠靈活響應不同場景,增強邏輯表達能力。實際編程中需注意條件覆蓋的完備性,避免邏輯漏洞。
悲響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鷰承宣宸旒馳騁疆場重奏處理徂音蜑子盜居打算俄測富胎臯夔觥籌估倒果疏韓壽侯氏環集膠漆相投津吏金戺決驟開疆辟土課習潰裂苦計坤軸老饞連歳離蕩鸾翔鳳翥賣花猛劑磨床膿包千官慶拜青飙傾囊起娘起舞祈瘗日觀亭榮滋乳妪譏煞白善價聲勢事迹十六宅濕蒙蒙守先待後溯遊灘黃天才鐵絲香肚相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