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議的意思、通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議的解釋

(1).猶通義。 漢 劉向 《說苑·奉使》:“夫殺6*人之使,絶人之謀,非古今通議也。”《宋書·顔延之傳》:“道者,贍富貴同貧賤,理固得而齊。自我喪之,未為通議。” 宋 蘇轼 《繳楚建中戶部侍郎詞頭狀》:“七十緻仕,古今通議。”參見“ 通義 ”。

(2).共同商議。《後漢書·朱晖傳》:“是時穀貴,縣官經用不足,朝廷憂之……於是詔諸尚書通議。”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通議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通議是漢語複合詞,由“通”和“議”組合而成。根據權威詞典釋義,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次:

  1. 普遍讨論或共同商議

    指針對某一議題展開廣泛、公開的探讨。《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通達議論;共同商議”,強調通過溝通達成共識的過程,例如:“此事需集衆通議,方得公允。”

  2. 貫通事理的見解

    引申為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與合理主張。《辭源》釋為“通曉義理,見解通達”,常用于形容學識淵博者的論斷,如:“其言深合通議,發人深省。”

  3. 古代官職名稱

    曆史上曾作為官銜使用。明清時期設有“通議大夫”,屬文官階,位列從三品(參考《中國曆代職官辭典》),職能多與谏議、文書相關。

  4. 現代引申用法

    當代語境中可指代通過民主程式形成的決議,或專業領域内的規範性意見。例如:“行業通議須以科學數據為支撐。”

詞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通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通義
    指普遍適用的道理或共識。例如:

    • 漢代劉向《說苑·奉使》提到“非古今通議也”,強調古今共通的準則。
    • 蘇轼在奏章中引用“七十緻仕,古今通議”,說明退休年齡的普遍觀念。
  2. 共同商議
    表示集體讨論或決策。例如:

    • 《後漢書·朱晖傳》記載“诏諸尚書通議”,指朝廷官員共同商議國事。

二、其他用法

三、現代示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官職制度,可參考《後漢書》《宋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處案甲休兵八嵎閉關自守傧畔草木蕭疏參差錯落怅然自失廛裡充沛鉏畲褡裢得以帝德諜夫東王父遁母躲猾兒方框圖扶侍顧接還轸洪飲皛耀饑飡渴飲經綸手祭衣絕症巨苽狂颷愧慙淚碑菱華淩騰亂行謙幼千章萬句祇林欽率齊竦榕廈山中無好漢,猢狲稱霸王沈嫚沈卧詩席石子兒收件衰息順俗束藴請火私有制度松脆擡頭不見低頭見痰核亭戶同謀物阜民豐忤嫚小虢小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