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议的意思、通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议的解释

(1).犹通义。 汉 刘向 《说苑·奉使》:“夫杀6*人之使,絶人之谋,非古今通议也。”《宋书·颜延之传》:“道者,赡富贵同贫贱,理固得而齐。自我丧之,未为通议。” 宋 苏轼 《缴楚建中户部侍郎词头状》:“七十致仕,古今通议。”参见“ 通义 ”。

(2).共同商议。《后汉书·朱晖传》:“是时穀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於是詔诸尚书通议。”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通议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通议是汉语复合词,由“通”和“议”组合而成。根据权威词典释义,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次:

  1. 普遍讨论或共同商议

    指针对某一议题展开广泛、公开的探讨。《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通达议论;共同商议”,强调通过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例如:“此事需集众通议,方得公允。”

  2. 贯通事理的见解

    引申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合理主张。《辞源》释为“通晓义理,见解通达”,常用于形容学识渊博者的论断,如:“其言深合通议,发人深省。”

  3. 古代官职名称

    历史上曾作为官衔使用。明清时期设有“通议大夫”,属文官阶,位列从三品(参考《中国历代职官辞典》),职能多与谏议、文书相关。

  4. 现代引申用法

    当代语境中可指代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议,或专业领域内的规范性意见。例如:“行业通议须以科学数据为支撑。”

词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通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通义
    指普遍适用的道理或共识。例如:

    • 汉代刘向《说苑·奉使》提到“非古今通议也”,强调古今共通的准则。
    • 苏轼在奏章中引用“七十致仕,古今通议”,说明退休年龄的普遍观念。
  2. 共同商议
    表示集体讨论或决策。例如:

    • 《后汉书·朱晖传》记载“诏诸尚书通议”,指朝廷官员共同商议国事。

二、其他用法

三、现代示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官职制度,可参考《后汉书》《宋书》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凹入柏海半工半读饼师残席常赋扯娇赤马冲騃穿复初嫁淙淙大陆边缘当不过打战底气丢那妈弟息奉将赋纳干直贯繦贵阴贱璧嘓嘟河汊子鸿混话语权胡绳荐草奸狡尖酸刻薄嗟金籍书酒灶巨头老体面茫然失措满天星没清头面如土色庙见摩娑盘盂辟谷封留翘心气垫船啓蒙运动示人数驳水阳树娃子死心落地肃修弹性势能焞燿往人文宗阁香钿鞋扣犀军